第106章 多依果酒(2 / 3)
跳跃着,散发出令人心安的热量。火塘上方吊着一把被烟火熏得乌黑的铜壶,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火塘边,已经围坐了好几个人。
德贵叔和他媳妇(林烨叫德贵婶)坐在主位,旁边是王大爷,还有几位村里的叔伯婶娘。几个小孩子在稍远一点的角落追逐嬉闹,笑声清脆。两位上了年纪的阿婆,一位在就着火光缝补衣裳,手指灵活地穿针引线;另一位则低头摆弄着一些青白色的草叶和纺锤,似乎在编织着什么。
“小烨来啦!快进来烤烤,淋湿了没?”德贵婶热情地招呼着,挪出一个靠近火塘的位置。
“没湿,这蓑衣管用着呢。”林烨笑着脱下蓑衣挂在门后,露出里面干爽的黑色速干T恤,紧实的肌肉线条在火光映照下若隐若现。他找了个小竹凳坐下,立刻感受到火塘传来的融融暖意,舒服地呼了口气。无人机镜头在屋内盘旋,捕捉着这温馨的一幕。
【哇!好暖和的感觉!】
【这氛围,爱了爱了!】
【主播坐姿好a,火光映着肌肉,绝了!】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德贵叔用火钳从火塘边缘的炭灰里扒拉出几个烤得表皮焦黑开裂的洋芋土豆,滚到林烨脚边:“尝尝,刚烤好的,香得很!”
林烨也不客气,捡起一个,在手里来回倒腾着吹气,稍微凉点就剥开焦黑的皮,露出里面金黄油润、热气腾腾的薯肉,咬上一口,粉糯香甜,带着柴火特有的焦香,瞬间征服了味蕾。“嗯!好吃!地道!”他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
【馋死我了!烤洋芋我的爱!】
【这色泽!一看就流口水!】
【主播吃得好香!】
德贵叔又拿出一个竹筒做的小酒壶(杵酒罐)和几个小竹杯,给在座的男人们都倒上一些淡黄色的浑浊液体。
“来,小烨,喝点杵酒,自家酿的,驱驱湿气。”
杵酒是当地用玉米、高粱或小麦等粮食发酵而成的低度甜酒,酒精度不高,味道醇厚带甜。林烨接过竹杯抿了一口,一股温润的甜意裹挟着淡淡的酒香滑入喉中,暖意立刻从胃里升腾起来。“好酒!够劲儿又顺口!”
【杵酒?看着像米酒?】
【主播酒量咋样?】
【这环境,这小酒,美滋滋!】
火塘边的气氛很快热络起来。大家围着温暖的火堆,话题天南地北。
“昨儿个老赵头在磨子沟那边,瞅见老熊瞎子(黑熊)带崽子下山找蜂巢了,得提醒放蜂的人家小心点。”王大爷吧嗒着旱烟袋说道。
“西坡老李家今年包谷(玉米)长得贼好,穗子又大又长,说是用了新法子堆肥……”德贵叔接话。
林烨的目光则被旁边那位一直低头忙碌的阿婆吸引了。
她手里拿着的是一种青白色的、细长的草叶,叶片背面有一层白色的絮状物。只见阿婆熟练地将几根草叶搓捻在一起,用一种小巧的木质纺锤(有些地方也叫线坠子)不断地旋转、加捻,竟然将草叶背面的白色绒絮纺成了一根细细的、带着天然淡米白色的线!
“阿婆,您这是……”林烨好奇地问。
纺线的阿婆抬起头,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这是火草
(一种菊科植物的叶子,特指可以用来取绒纺线的种类,如牛耳朵火草)。年轻那会儿,我们都用这个纺线,织布做衣裳。现在穿的人少了,我这老婆子闲着也是闲着,纺点线,给孙伢子编个小背心,透气吸汗。”她说话带着浓重的乡音,手里纺锤的转动却稳当而流畅。
【火草织布?第一次听说!】
【纯天然材料啊!好环保!】
【非遗!这绝对是非遗手艺!】
【阿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