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传令,后日回咸阳(1 / 3)
“王上,咸阳宫中传来消息,说是白嬷嬷大好了。也已经督促九公子回去上课了。”赵高躬身恭敬的对嬴政说道。
嬴政正执笔批阅奏折,闻言指尖微顿,朱砂笔尖在“屯田制’三字上洇开一小团红痕。
他垂眼将笔搁回漆盒,漆盒边缘映着渐暗的天光,“白嬷嬷若撑到开春,该能看见渭水新渠通漕船。”
窗外传来甲胄碰撞声,那是戍卫正交接巡夜,嬴政忽然又补了一句,“明日把寡人给嬷嬷的白狐裘送去,再带些参片。她一生清苦,如今该好好养着。”
“这些年,若不是她照看九公子,宫中还不知要出多大乱子。她的心思细,连寡人都常感念。”
嬴政语气低缓,似有风掠过殿角铜铃,轻得几不可闻,“去吧,莫惊动旁人。”赵高悄然退下,廊下风起,卷着枯叶扑向宫灯。
灯影摇曳间,嬴政起身踱至窗前,凝望远处深沉的宫阙,指尖轻抚窗棂上斑驳的刻痕。
那是幼时的九公子嬴骜躲藏嬉戏所留,一道浅浅的划痕,蜿蜒如幼时稚嫩笔触。嬴政默然良久,忽觉袖角微动,原是风穿窗棂,拂起半幅衣袂。
他未再落座,只缓步回至案前,重新展开一张白,提笔续写道:“屯田之策,宜速行于北地三郡,春耕前务使流民安土。”
笔锋沉稳,却在末尾微微一顿,添了一句,“九公子学业若有进益,亦当记白嬷嬷教导之功。”夜风穿殿,烛火轻晃,映得“教导”二字格外清晰。
墨迹未干,他已搁笔,目光却未离那“教导”二字。烛影摇动,嬴政凝视良久,终将竹简缓缓合拢。他起身行至殿中铜鼎旁,掀开锦袱,取出一卷旧书,封皮斑驳,题曰《蒙学要略》。
此乃白嬷嬷当年亲授九公子所用之本,边角皆有批注,字迹细密如蚁行。当年他虽然把赢骜带在了身边抚育,可是更多的时候,都是白嬷嬷照顾那个孩子。
就连启蒙,都是白嬷嬷跟赵高分担走了,他能有的时间,就是晚上就寝前的那段时间,让他有时间逗逗孩子,考察他的学识。
虽然那小子装的一脸的蠢样,但是眼睛里面的那股子灵动和狡黠,可从来没瞒过他的眼睛。
他指尖抚过一页“孝悌”二字,忽见夹页中飘出半片干枯槐叶,应是幼时宫中所藏。嬴政默然拾起,轻轻置于案上案上,低声说:“老妪忠勤半生,不及荣华一日。”
窗外更鼓三响,风停了,灯也稳定了,那片槐叶静静躺在墨迹之间,仿佛一段无声的岁月。他凝视了很久,最后把《蒙学要略》藏在袖里,走出殿外。夜露沾衣,宫道安静,只有铜铃轻轻响,像回忆的声音。
他缓步走下台阶,对着身边跟着的内侍吩咐到:“传令下去,后天返回咸阳。”内侍躬身领命,悄然退去。嬴政立于阶下,仰望苍穹,寒星点落如尘。夜风拂面,寒星点落如尘。这一夜,远在咸阳的嬴骜并不知道他爹即将返回咸阳了。
此刻的他,因为缺了这几天的 功课,正在努力的挑灯夜战的补作业中,这时候他是真的无语了,想他上辈子,好歹也是带着几个博士的教授,现在倒好,还要装不懂的重新学习做作业。
关键,还是用的着毛笔写,手腕简直要疯了。但是一想到容易把自己手划到的刀笔,嗯,毛笔也不是不能接受啊。
不过,还是要想办法把钢笔让墨家的人做出来,不然这个写的太累了。他搁下毛笔,揉了揉酸胀的手腕,望着案头堆积的纸张,轻叹一声。
烛光摇曳中,烛泪堆积,如凝固的时光。他起身推开窗,冷风涌入,吹散满室墨香。远处宫灯点点,恍若前世实验室里不灭的灯光。
嬴骜轻笑一声,从袖中取出半张草图,乃是记忆中钢笔结构的简绘,指尖缓缓划过笔尖处一行小字:“若能成此物,当免多少苦。”
窗外月色如霜,洒在案头《蒙学要略》的抄本上,那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