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晋16(4 / 5)

加入书签

亲子,于是逼崇德太后褚蒜子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9

即日,桓温派散骑侍郎刘亨进宫收缴了国玺,逼司马奕离宫。司马奕穿着单衣步出西堂,乘牛车出神兽门,群臣哭着拜别。桓温命令部下带领数百兵士押送他回到原东海王府。19

咸安二年(公元372年)正月,降封为海西公。同年四月,司马奕被迁往吴县西柴里居住,由吴国内史刁彝和御史顾允领兵监管。时人都同情他,不少人假借他的名义,声称奉他的诏命,聚众起事,反对朝廷。司马奕知道这些情况后,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小心谨慎地度日,尽量避免嫌疑。

咸安二年(公元372年)十一月的一天清晨,卢悚派弟子许龙秘密来到司马奕居处,自称奉太后密诏来迎司马奕回京复辟。司马奕听了有些心动,想要答应。这时,他的家眷出来极力劝阻,他于是又拒绝出门,并斥退许龙。司马奕自知复辟无望,又怕再遭祸端,便有意表现得平庸以求平安,整天在家沉迷于酒色。朝廷以司马奕安于屈辱,总算避免了杀身之祸。10

太元十一年十月甲申日(公元386年11月23日20

),司马奕病死于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一带),时年四十五岁。11

为政举措

司马奕即位当天大赦天下。决定将晋哀帝葬于安平陵。第二年,改元太和。

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九月甲午日,司马奕下令特赦梁、益二州。

历史评价

桓温、崇德太后褚蒜子:“不图德之不建,乃至于斯。昏浊溃乱,动违礼度。有此三孽,莫知谁子。人伦道丧,丑声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树储籓。诬罔祖宗,颂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怀!”13

《晋书》史臣曰:“东海违许龙之驾,屈放命之臣,所谓柔弱胜刚强,得尽于天年者也。”13

赞曰:“海西多故,时灾见及。彼异阿衡,我非昌邑。”13

崇德太后褚蒜子:“琅邪王奕,明德茂亲,属当储嗣,宜奉祖宗,纂承大统。便速正大礼,以宁人神。”13

王夫之:“帝奕未有失德,温诬其过而废之。”

轶事典故

东晋大将桓温想废掉司马奕,但司马奕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并无过错。因此,桓温并不敢贸然行动。

太和六年(公元371年)十一月,桓温在听取部下关于“宫阐重闷,床笫易诬”妙计后,“诬帝在藩夙有痿疾”(《晋书》),三个儿子都是后妃与他人私通所生,并将此消息秘密散播到民间,扰乱视听,再以皇太后的名义,行“伊霍之举”,废司马奕为东海王,以王还府第。这一年,司马奕刚刚30岁。

桓温为了谋图废立、揽权夺势,出此卑鄙下流的阴招,使司马奕之私密器官“被阳痿”的同时,令其政治生命也随之告终。在一片欷歔声中,司马奕灰溜溜地结束了六年的傀儡生涯。

晋穆帝司马聃(公元343年-公元361年7月10日),字彭子,生于建康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东晋第五位皇帝(公元344年11月18日-公元361年7月10日)。晋康帝司马岳与康献皇后褚蒜子的长子。

建元二年(公元344年14

),立为太子,同年康帝驾崩,年仅两岁的司马聃即位,由其母皇太后褚蒜子摄政,朝事则先后由何充、蔡谟、会稽王司马昱等人把持,司马聃在位期间先后由殷浩、褚裒等人对北方及西方的政权进行了数次战争,虽互有胜负,但南北方军事水平仍处于相持阶段。

升平五年(公元361年)五月,司马聃在显阳殿驾崩,年仅十九岁。葬于永平陵,庙号孝宗,谥号穆皇帝。

生平经历

立为太子

晋穆帝司马聃,字彭子,生于建元元年(公元343年),是晋康帝司马岳的长子,母亲为皇后褚蒜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