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魏11(3 / 5)
《博物志》中称:“汉世,安平崔瑗、(崔)瑗子(崔)寔、弘农张芝、(张)芝弟(张)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南朝的书法评论家庾肩吾在其《书品》中,把曹操的书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称其“隶墨雄瞻”。唐张怀瓘在书法评论专着《书断》中称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将其章草作品评为妙品。由此看来,曹操的书法亦颇有影响力。[
据史料记载,他常与书法家钟繇、梁鹄、邯郸淳等人切磋书艺。他尤其喜爱品味梁鹄的字,还曾将专用的五灵丹拿给因向韦诞借读蔡邕《笔法》遭拒而呕血的钟繇。[]他对书法的重视和提倡,促进了后来曹魏书坛的发展。故而在三国中,以曹魏的书法成就为高。[]
曹操他流传于世的墨迹很少。宋郑樵在所着《通志·金石略》中,仅收录曹操书写的一篇《大飨碑》;明杨慎在《丹铅总录》中,也只是说到元朝时还有曹操书写的《贺捷表》;清叶奕苞在《金石录》中说,曹操在武昌“黄鹤楼”侧曾写有特大、凛凛有生气、正书的“涌月台”三字。曹操在征汉中时,写在石门南褒河一块大石上的“衮雪”二字,现已迁入汉中博物馆内。[
宗教
曹操收编太平道、抚接五斗米道势力,集中控制方士,乃至“挟天子”,目的皆在暗争“天命”。曹操一生所经营之“天命在吾”的魏氏圣化大业,随曹魏政权的建立而得实现。从曹操势力兴起以至汉魏禅代,其间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原始道教牵涉至深。[
民族
匈奴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七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来朝贺,被扣留在邺城,曹操借机将南匈奴分为五部,选汉人为司马加以监督。[]
乌桓
东汉末年,乌桓(又称“乌丸”)占据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各自称王,常侵扰北方四州、“杀略吏民”。乌桓蹋顿总摄三王部,与袁绍交好。官渡之战后,曹操为彻底消灭袁氏势力并统一三郡,北征乌桓蹋顿。白狼山之战,曹军大胜,并把乌桓俘虏去10余万户的汉人和幽、并二州的乌桓万余“落”(乌桓户口的基层单位)迁入内地。促进乌桓人同汉族逐渐融合,这对巩固北方社会秩序、使人民生产与生活安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历史评价
汉魏
曹操自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桥玄:“吾见士多矣,未有若君者!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许劭:“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也有‘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及‘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两个不同的版本)。”[]
曹洪:“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鲍信:“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
李瓒:“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
袁涣:“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
袁术:
曹公尚在,未可也。
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续绝命,救已灭乎?[]
凉茂:“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
陈宫:
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
逆贼曹操,何等明公![]
张辽:“以明公威信着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周瑜:“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陈琳:
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