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征伐劳民?(1 / 2)
三天后,咸阳宫内气氛凝重而紧张,仿佛能听到人们心跳的声音。辩论场中,各方才俊云集,他们或儒雅风流,或气宇轩昂,或沉稳内敛,或锋芒毕露,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观点和抱负,期待在这场辩论中一展风采。
嬴政高坐在主位上,他的目光如炬,扫视全场,仿佛能洞悉每个人的心思。他的威严和气势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辩论开始,一方率先发言,其论点是“征伐劳民伤财,应休养生息”。他言辞恳切,以民生为出发点,阐述了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和负担,强调了休养生息的重要性,引得不少人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另一方并未被对方的观点所动摇,他们迅速回应道:“乱世需用重典,唯有统一方能止战。”他们的语气坚定,气势丝毫不弱,认为在乱世之中,必须采取强硬手段,以武力统一各国,才能结束战乱,给百姓带来真正的安宁。
正当双方争执不下时,有人引用了先师孔子的观点:“先师孔子就提出养民、富民、教民之说。而富民就是要轻徭薄赋、藏富于民。因此,他力劝鲁哀公不要与民争利,提出‘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重要思想。”这一观点犹如一把利剑,直插辩论的核心,让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而孟子则是继承了孔子的富民思想,进一步提出让老百姓拥有稳定的产业,即所谓的“恒产”。孟子认为,只有当百姓拥有了一定的财产和生产资料,才能够安居乐业,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不仅如此,就连道家学派也对富民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坚决反对扰民争利的行为。道家的老子曾提出:“以百姓心为心”以及“我无事而民自富”等观点。这意味着朝堂应该以百姓的意愿和需求为出发点,不过多干预百姓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让百姓能够自由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的富裕。
这些论述都体现了以民本为主的基本理念,即强调要以人民为根本,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国家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因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当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时,他们才会积极地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时,一直沉默的一位年轻才俊突然起身,朗声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但如今七国纷争,战火不断,百姓虽苦于征伐,可若不征伐统一,又何来长久的休养生息?”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渐强,此乃天赐良机。若此时退缩,他日其他六国壮大,秦国又该如何?况且,统一之后,可在全国推行善政,轻徭薄赋,藏富于民,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他的话掷地有声,让场中众人陷入沉思。嬴政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另一方支持者们也纷纷叫好,士气大振。主张休养生息一方的代表皱起眉头,思索着如何再次反驳,一场更为激烈的唇枪舌战似乎即将来临,辩论场上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
就在这时,人群中一位白发老者缓缓站起,他神情沉稳,目光坚定。“年轻人,虽有壮志,但过于理想化。秦国变法虽强,可连年征战,国内民生已现疲态。六国底蕴深厚,随时都可以复国的。且统一之后,各地风俗文化差异巨大,推行善政谈何容易?稍有不慎,便会激起民变。”
老者声音不高,却字字有力。此言一出,主张征伐一方的众人脸色微变。年轻才俊正要反驳,这时候,一个法家的老人,站起身来,缓缓说道:“复国?民变?文化差异大?呵,若说国,第一个国是叫什么,你们敢说吗?如果是复国,那么请问是复国的哪个?你们敢说吗?”
法家众人听后,纷纷点头复合道。“没错咯,第一个国虽说是夏,但是我们可是都知道的,夏之前可是还有国的。既然要复国,请问复的是哪家的国?”
这时候,嬴骜轻飘飘的加了一句话,当年,可是家天下哦!
好嘛,这句话炸了锅了!这是直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