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6章 小诊所里的真中医(下)(1 / 2)
“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脉浮滑数。”
庄启文沉吟片刻,对孩子的妈妈说道:“这是外感风热,病邪入里侵犯肺脏,炼灼津液成痰,痰热壅堵在肺。医院用的抗生素性质寒凉,虽然暂时压下了体温,但病根未除,反而导致邪气郁结,化生内热,所以咳嗽会加重。”
陈阳微微点了点头,庄启文的分析条理清晰,切中要害,完全符合中医对小儿支气管炎迁延难愈的病机解释。
“那……那可怎么办啊?”妇女听得半懂不懂,却觉得庄医生说的在理。
“现在不能单纯清热,需要宣发肺气、清泄里热,同时化痰平喘。”
庄启文边说边提笔开方:“我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加减。麻黄用来宣肺平喘,杏仁、石膏清泄肺热,桑白皮、地骨皮泻除肺中伏火,再加浙贝母、瓜蒌皮增强化痰之力,焦三仙开胃消食。”
说着话庄启文就写好了处方,然后递给了孩子的母亲。
“庄医生,这……药孩子能用吗?我听说很多药小孩子都不能用。”孩子的妈妈犹豫了一下问道。
庄启文放下笔,耐心解释:“大姐你放心,用药如用兵,关键在于配伍和剂量。”
“孩子现在是痰热闭肺,气息不畅,正是需要麻黄来打开肺气之门,整个剂量我控制得很小,就是给孩子用的,而且方中有石膏的寒凉来制约麻黄的温燥之性,两者相辅相成,不会有问题。回去按我说的方法煎服,先吃两剂观察,烧退了,咳嗽和喘促就会明显好转。”
“谢谢庄医生。”孩子的妈妈道了一声谢,抱着孩子走了出来,去药柜抓药去了。
贺彭军压低声音对陈阳道:“陈医生,这庄医生确实名不虚传,辨证精准,用药老道,特别是对麻黄的运用,胆大却心细,配伍严谨。”
从去年开始,贺彭军就自学中医,看了不少书,之后又在京都国际医疗中心耳濡目染,虽然看不了病,却也大概能看出个门道。
陈阳微微颔首,心中已有评判。
庄启文方才的诊疗过程,思路清晰,理法方药环环相扣,绝非刘启明所描述的“思路狂野”、“用药孟浪”,反而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其严谨与规范,甚至超过了许多大医院的医生。
“再观察一下。”陈阳低声道。
接下来进去的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自称姓王,受困于多年的老寒腿,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每逢阴雨天就疼痛加剧,近半年来连行走都感到困难,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庄启文仔细检查了老者的膝关节,询问了疼痛的具体部位和性质——是刺痛还是酸痛,以及畏寒、口干、二便等情况,接着又诊脉、看舌苔。
“王大爷,您这病是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日久导致肝肾亏虚,气血运行不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
庄启文诊断道:“单纯止痛效果有限,需要祛风散寒除湿治其标,同时补益肝肾、活血通络固其本。”
庄启文并未急于开方,而是让老者躺到旁边的治疗床上,取出一套闪亮的银针。
“我先给您针灸一下,缓解疼痛,再开药。”
陈阳透过门帘仔细看着,只见庄启文取穴精准,主要选取了膝眼、阳陵泉、足三里、血海、梁丘等膝关节周围及远端的穴位。
进针时手法娴熟,或轻捻慢转,或提插有序,力度恰到好处。老者很快便感觉膝关节周围有一股温热的暖流涌动,原本钻心的疼痛感顿时减轻了不少。
“哎呦,庄医生,神了!感觉松快多了!”老者又惊又喜。
“这是得气了,是好现象。”
庄启文微微一笑,道:“留针二十分钟,等会儿我给您取针。”
说罢庄启文又根据老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