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驿路星火,民心相通(1 / 2)

加入书签

    《丝路通则》的颁布,如同为奔腾的商贸洪流修筑了坚实的堤坝,规束其方向,亦保障其畅达。明法堂内的唇枪舌剑渐息,但慕容冷越深知,纸面上的经纬,唯有织入市井巷陌、驼队马帮的日常,方能真正焕发生命。丝路合作总署的职能,悄然转向更细腻的层面——推动“民心相通”。

    这一日,总署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并非使节,亦非巨贾,而是一位来自吐蕃的青年画师,名为扎西。他风尘仆仆,怀中紧紧抱着一卷画作,眼中却闪烁着与疲惫身躯不符的炽热光芒。

    “总署令大人,”扎西用略带生硬的官话说道,恭敬地展开画轴,“我历时三载,沿丝路东行,将所见风物人情绘于此卷。并非为售卖,只愿此画能留于长安,让更多大乾子民,看见我们吐蕃的雪山、草原,看见我们与大唐一般无二的,对美与生活的热爱。”

    画卷绵长,色彩瑰丽。其上不仅有壮丽的雪域风光,更有吐蕃百姓赛马的英姿、纺织的辛劳、祭祀的虔诚,甚至细致描绘了吐蕃匠人如何用本地植物染出不同于大乾的赭红与靛蓝。笔触质朴而充满感情,跃然纸上的,是一个鲜活、立体、充满温度的吐蕃。

    慕容冷越凝视画卷,心中触动。他意识到,过往交流,多聚焦于物产技艺之“硬”实力,而如扎西这般,展现文化风情、精神面貌之“软”纽带,或许正是消弭隔阂、滋养友谊的甘泉。

    几乎同时,风染霜在长乐宫也收到了暹罗使团随行舞姬进献的一本舞谱。其上以精妙的图画与符号,记录了暹罗宫廷祭祀神灵的“娜迦舞”,姿态曼妙,意蕴深远,与中原舞蹈神韵迥异,却同样动人心魄。

    “皇兄,”风染霜携舞谱面见风澈,“丝路通则,规约行止;而此类艺术、见闻、生活之交流,则能沟通心灵。通则为骨肉,此则为气血。气血充盈,骨肉方能健旺。”

    风澈深以为然:“善!朕尝闻‘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何不借此东风,于长安设一‘万方艺苑’,不尚珍玩,专司陈列、展演诸国风物、艺术、典籍、民生?使长安百姓,乃至天下士子商贾,皆可观之、品之、论之,知我丝路友邦,非仅货殖之源,更是文明之友、性情之邻。”

    旨意下达,丝路合作总署立刻行动起来。“万方艺苑”的馆址选在了西市附近一处开阔之地。慕容冷越广泛征集沿线各国代表意见,确定展陈内容:不仅有扎西的《丝路行旅图》这样的民间创作,亦有波斯细密画、天竺贝叶经、草原皮革画、西域乐器、乃至各国特色民居的微缩模型、日常器皿、服饰样本。更特意开辟“艺演广场”,定期由各国艺人表演舞蹈、音乐、戏剧。

    消息传开,不仅在诸国使团中引起热烈反响,更在长安城内激发了空前的好奇与期待。

    开苑之日,人潮如织。长安百姓扶老携幼,士子文人挥毫题咏,商贾匠人流连忘返。他们在那幅巨大的《丝路行旅图》前,指点着吐蕃的雪山,惊叹其巍峨;在波斯琉璃器与诗歌抄本前,感受其华美与深邃;在暹罗舞姬曼妙的“娜迦舞”中,领略异域的神秘与虔诚;甚至在草原的毡帐模型前,讨论其构造的智慧。

    一位老儒生抚须感叹:“往日只知西域胡商,今日方知,彼邦亦有锦绣文章,赤子心怀。”一个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