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碧波帆影,雨林新枝(2 / 3)

加入书签

次队伍中,不仅有多位精通桑树嫁接、蚕病防治的顶尖匠人,还增加了两名精通水利和土壤改良的专家,以应对暹罗可能存在的排水问题。同时,一支由皇家织造府资深工匠组成的小队也随行前往,负责考察暹罗织造技术,并传授大乾的缫丝、织锦秘技。

    远航的船队自广州港启程,满载着桑苗、蚕种、工具和希望,乘着季风,驶向那片未知的熱帶國度。

    数月后,李老的奏报通过海船辗转送回长安。信中描述了暹罗的见闻:巨大的棕榈树、金碧辉煌的佛寺、蜿蜒的河流以及闷热多雨的气候。他们已在暹罗王城附近选定了试验园址,果然找到了几种本地桑树,其中一种叶片硕大,质地较硬,极具韧性,当地人称之为“雨桑”,能在雨季蓬勃生长。李老团队已开始尝试将“湖桑”与“雨桑”进行嫁接,并着手设计排水系统,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漫长雨季。

    同时,织造工匠们也传回消息。他们惊叹于暹罗织工运用金线的纯熟技艺,以及其独特的“古法染”,能用本地植物和矿物染出极其鲜艳且不易褪色的丝线。双方工匠已开始交流,大乾工匠学习暹罗的金线编织和古法染,暹罗织工则学,习,大乾的提花技术和丝线处理工艺,以改善其丝质。

    风染霜根据传回的暹罗纹样和色彩描述,结合大乾的云纹、瑞兽,设计了一套名为“南海潮生纹”的新图样,既有中原的飘逸,又融入了暹罗的繁丽与神秘,色彩以金、红、宝蓝为主,洋溢着热带的风情与活力。她将图样与说明托付给南下的商队,寄往暹罗。

    时光在潮起潮落间流逝。一年后的一个秋日,广州港驶入了一支庞大的暹罗贡船队。

    船队不仅带回了暹罗的贡品,更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成功消息。李老团队成功培育出适应暹罗湿热气候的嫁接桑树,被命名为“合欢雨桑”,长势良好。引入的大乾蚕种在与暹罗本地较强健蚕种的杂交选育下,也已初步适应环境,结出的蚕茧虽略小于中原,但丝质坚韧,光泽度极佳,远超暹罗本地丝。

    更让朝野轰动的是,暹罗使臣献上了数匹美轮美奂的锦缎。这些锦缎,丝质柔韧光华,明显吸收了大乾的技术,而其图案,则是在风染霜“南海潮生纹”基础上,由暹罗织工加入了更多本土神话元素,用其传世的“古法染”和金线技艺织造而成,金碧辉煌,流光溢彩,仿佛将南海的日光与波涛都织入了其中。

    暹罗使者纳黎萱再次来到长安,他激动地表示:“大乾皇帝陛下,此锦乃两国智慧与心血之结晶!吾王愿与大乾永世修好,开放港口,欢迎大乾商船。愿这海上丝路,如这锦缎上的金线一般,绵长不绝,光芒万丈!”

    风澈龙颜大悦,厚赏使臣,并正式下诏,设立“市舶司”,专司海上贸易,鼓励商人组建船队,前往暹罗及南洋诸国贸易。同时,应暹罗所请,将继续派遣农桑和织造匠人留驻暹罗,帮助其建立完善的桑蚕织造体系。

    长安城中,开始出现更多南洋面孔,市集上增添了来自暹罗的香料、宝石、犀角,以及那些融合两国风格的华丽丝绸。丝路合作总署的档案室里,一个新的、标注着“暹罗/南海”的卷宗被郑重放置,里面记录着从气候分析、桑树嫁接,到织艺交流、港口建设的点点滴滴。

    长乐宫的桑树下,风染霜抚摸着那匹来自暹罗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