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大乾夏耘:蝗灾过后话农心(3 / 5)

加入书签

达宣化府时,天刚蒙蒙亮。风澈顾不上休息,立刻去查看灾情。这里的桑田比大同府更惨,几乎看不到一片完整的桑叶,路边的小河也干涸了,农户们只能去几里外的水井打水,排队的人能排到街尾。风澈立刻召集士兵,开始挖井:“我们分头行动,在各个村落附近挖井,确保每户农户都能喝上干净的水;同时,派一部分人去附近的大河,修建引水渠,将河水引到桑田,为后续补种桑苗做准备。”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拿着挖井工具,在村落间寻找水源。风澈则带着官员,挨家挨户查看受灾情况,给年迈的老人送去药材,给饥饿的孩子送去干粮。有一户农户,家里的桑田全毁了,男人急得要去逃荒,风澈连忙拉住他:“兄弟莫急,朝廷的抗蝗桑苗很快就到,我们还会帮你补种,只要你肯留下来,今年秋天定能有收成。”他还从自己的行囊里,取出一袋桑籽,递给农户:“这是江南的‘矮脚桑’种子,耐旱,你先种在院子里,等新苗到了,再补种到田里。”

    农户接过桑籽,眼眶通红,跪地磕头:“多谢太子殿下!我们不逃荒了,我们跟着殿下一起抗蝗,一起种桑!”

    几天后,农桑研究院的抗蝗桑苗终于送到了。这批桑苗是研究院的专家们连夜培育的,叶片上带着淡淡的绒毛,能抵抗蝗虫啃食,而且生长速度快,两个月就能收获桑叶。风澈看着一箱箱绿油油的桑苗,心里满是激动,立刻组织农户补种。他亲自示范如何栽种,如何浇水,如何施肥,汗水滴在黄土里,很快就晕开一小片湿痕。

    补种桑苗的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部分桑田的土壤因为干旱,变得坚硬如石,幼苗难以扎根。风澈立刻让人找来锄头,将土壤打碎,再混合着草木灰和蚕砂,增加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对于实在干旱的地块,他让人用引水渠里的水,一点点浇灌,确保每一株幼苗都能喝到水。

    农户们看着太子如此尽心尽力,也都干劲十足。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去田间浇水;傍晚时分,还有人自发地在桑田边巡逻,防止蝗虫再来破坏。有个叫赵铁柱的农户,家里有三亩桑田,补种新苗时,他每天都守在田里,直到深夜才回家,风澈劝他休息,他却说:“太子殿下为了我们的桑田,连觉都不睡,我们怎么能偷懒?这桑苗是我们的希望,我们一定要守好!”

    七月中旬,北方的蝗灾终于得到了控制。蝗虫被深沟阻挡,大部分被石灰和草木灰杀死,剩下的也飞到了其他地方;新补种的抗蝗桑苗长出了新的叶片,绿油油的,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引水渠里的水潺潺流淌,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水井也挖好了,农户们再也不用去几里外打水。

    风澈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成就感。他让人在大同府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农桑祭,邀请当地的农户和官员参加。祭台上,摆放着新收获的桑叶和桑籽,风澈亲自点燃香烛,对着天地跪拜:“愿上天保佑大乾风调雨顺,愿北方的桑苗茁壮成长,愿农户们年年丰收,岁岁平安。”

    农户们也纷纷跪拜,嘴里念着祈福的话语,脸上满是虔诚。祭典结束后,农户们围着风澈,送上自己家里做的桑果糕和蚕丝帕,感激地说:“太子殿下,若是没有您,我们今年就真的活不下去了!您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风澈接过礼物,心里满是温暖:“这都是朝廷应该做的,也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北方的农桑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好,大家的日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