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丝路织星河:全球桑蚕共融图(续2(2 / 8)
奄奄一息,土壤硬得像石头,用手一捏就碎成粉末。周明远立刻拿出土壤检测仪,又取了些土样:“土壤含盐量也偏高,得先改良土壤结构,再解决保水问题。”
守苗爷爷从箱子里拿出几株“星河桑”的幼苗,又拿出肯尼亚的“东非混种桑”枝条:“我在飞机上做了初步嫁接,这几株是‘星河桑’和‘东非混种桑’的杂交苗,叶片更厚,能减少水分蒸发,但还需要适应这里的干旱。”
苏尔玛则注意到远处的沙棘林——金黄的果实挂在枝头,在枯黄的草原上格外显眼。“卡鲁,你们这里的沙棘果能吃吗?”她指着沙棘林问。卡鲁点点头:“我们用沙棘果泡水喝,还能榨油,就是不知道和桑苗有什么关系。”
“沙棘的根系很发达,能固沙保水,”苏尔玛眼睛一亮,“我们可以在桑园周围种沙棘,形成防护带,减少风沙侵蚀;再用沙棘果渣做有机肥,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又能利用当地资源。”
卓玛立刻想起藏北用青稞粉保水的法子:“我们还可以把沙棘粉和青稞粉混合,撒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保水膜,这样浇水时水分就不容易蒸发了。”
当天下午,牧民们就行动起来。男人们拿着铁锹,在桑园周围挖坑种沙棘苗;女人们则坐在草原上,把沙棘果摘下来,放进石臼里捣成泥,再和青稞粉、蚕砂混合,制成有机肥;周明远和卡米拉则组装太阳能灌溉设备,把太阳能板架在温室顶上,连接上滴灌管——这样既能利用非洲充足的阳光供电,又能精准地给桑苗浇水,避免浪费。
娜拉和几个孩子也没闲着,他们跟着卓玛学习如何给桑苗修剪枯叶,如何观察桑苗的生长状态。“如果叶片发蔫,就说明缺水了;如果叶尖发黄,可能是土壤含盐量太高,”卓玛一边示范一边说,“以后你们就是桑园的小守护者,要帮卡鲁叔叔好好照顾桑苗。”
五天后,桑园有了明显变化。沙棘防护带挡住了风沙,土壤表面的沙棘青稞粉膜锁住了水分,滴灌系统每天定时给桑苗浇水,守苗爷爷嫁接的杂交桑苗也抽出了新的嫩芽。卡鲁早上来桑园时,看到嫩绿的新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拿出手机,给远在肯尼亚南部的奥莉娅打视频电话,声音里满是喜悦:“奥莉娅,桑苗活了!卓玛他们真的救活了桑苗!”
奥莉娅在屏幕里看到桑园的变化,也忍不住流泪:“我就知道你们能做到!等我处理完南部的桑园,就立刻过去,我们一起把马赛族的传统刺绣和桑丝结合,做出属于非洲的桑丝作品。”
守苗爷爷则没闲着,他在温室里搭建了简易的组培室,开始培育更耐旱的桑苗品种。他把“星河桑”的抗旱基因提取出来,导入到当地的野生桑苗里,再用沙棘汁浸泡组培瓶,让桑苗从小就适应富含沙棘成分的环境。“这种新苗叫‘沙棘金叶桑’,”守苗爷爷拿着组培瓶对大家说,“叶片是金黄色的,像沙棘果一样,而且根系能深入地下三米,能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以后就算三个月不下雨,也能存活。”
卓玛看着温室里的“沙棘金叶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可以用沙棘果给桑丝染色,染出金黄色的桑丝,再和马赛族的牛皮绳混织,做出既有非洲特色,又有桑蚕文化的作品。”
卡鲁立刻赞成,他让妻子拿出家里珍藏的马赛族牛皮绳——这些牛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