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丝路织星河:全球桑蚕共融图3(6 / 7)

加入书签

塔希提的“丝路金叶”,从肯尼亚的“东非混种桑”到挪威的“北极混种桑”,每一株苗都挂着小小的标牌,标明了它的培育故事和适应环境。织锦区里,来自世界各地的匠人正一起织着“全球桑蚕共融图”的续篇,上面已经织好了安第斯的雪山、塔希提的海岛、肯尼亚的沙漠,接下来,他们要织上挪威的极光和中国的长城。

    苏尔玛站在主会场的舞台上,看着台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匠人和观众,心里满是感慨。她拿起话筒,声音清晰而坚定:“三十年前,我的丈夫带着桑苗种子穿越太平洋,他希望桑丝能连接不同的土地。今天,我们做到了。从安第斯高原到塔希提海岛,从非洲沙漠到北极圈,桑苗在不同的土地上扎根,桑丝在不同的文化里绽放。‘全球桑蚕文化协作网络’不仅是一个非遗项目,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共同体,它证明了不同文化可以通过协作实现共赢,传统技艺可以通过创新焕发新生。”

    她的话音刚落,舞台后方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挪威的温室里,“北极混种桑苗”已经长出了新叶,埃里克和孩子们正小心翼翼地给桑苗浇水;中国东北的桑园里,耐寒桑苗正在吐丝,缫丝女工们正忙着缫丝;肯尼亚的合作社里,妇女们正用桑丝制作刺绣,脸上满是笑容;塔希提的海边,玛拉和蒂亚正带着孩子们采摘海娜花,准备给新一批桑丝染色……

    视频结束时,大屏幕上定格在一张照片:来自全球八十多个国家的桑蚕匠人,手拉手围着一株“全球混种桑苗”,背景是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株桑苗,是我们共同的希望,”苏尔玛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充满力量,“未来,我们会继续培育更多适应不同环境的桑苗,帮助更多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保护桑蚕文化,让这条‘丝路织星河’,在全球织出更多友谊的纽带,更多希望的光芒。我们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桑蚕文化的丝路,会一直延伸下去,直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直到每一片土地上,都能长出翠绿的桑苗,织出温暖的桑丝,直到每一个人的心里,都能感受到这份跨越山海的友谊与希望。”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们纷纷站起来,向苏尔玛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桑蚕匠人致敬。乔瓦尼的纪录片团队正忙着拍摄这一幕,他们要把这个难忘的时刻,永远记录在《丝路织星河》的续集中。

    文化节结束后,苏尔玛收到了埃里克发来的好消息:挪威的“北极混种桑苗”已经成功度过了第一个冬季,春天一到,就能开始养蚕了。“我们计划在温室里建一个‘桑蚕文化体验馆’,让孩子们能近距离观察桑蚕的生长过程,了解桑蚕文化的故事。”埃里克在邮件里说,“等体验馆建成,我们邀请您来挪威,一起见证这个时刻。”

    苏尔玛笑着回复:“一定去。我们还要在挪威种上更多的‘北极混种桑苗’,让桑蚕文化在北极圈里,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夕阳西下,安第斯工坊的桑园里,余晖洒在“全球混种桑苗”的叶片上,泛着金色的光芒。苏尔玛坐在老藤椅上,手里捧着丈夫的航海日记,慢慢翻着书页。日记的最后一页,是她今天刚写的话:“丝路未止,星河永续。桑苗会继续生长,桑丝会继续编织,我们的故事,会继续在全球的土地上,写下新的篇章。”

    守苗爷爷走过来,递给苏尔玛一杯刚泡好的桑叶茶,茶里加了一点塔希提的诺丽果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