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山海工坊:织就桑蚕文化新坐标(2 / 4)

加入书签

屋顶既能体现安第斯的智慧,又和桑蚕文化呼应,等工坊建成,肯定能成为独特的亮点。”

    解决了屋顶材料的问题,工坊建设很快破土动工。村民们都主动来帮忙,男人们搬石头砌墙、锯桑木,女人们则帮忙筛土、和泥,就连孩子们也提着小篮子,帮忙捡拾散落的桑枝。韩轻舞和小李没闲着,每天跟着村民一起干活,还把乌蒙山砌土墙的技巧教给大家:“在泥土里加些切碎的桑枝,能增加土墙的韧性,不容易开裂。”

    可建到染织区的木梁时,又遇到了难题——胡安师傅测量后发现,准备好的桑木梁短了十厘米,无法支撑屋顶的重量。“现在再找合适的桑木梁,至少要等三天,会耽误工期。”胡安师傅急得直挠头,手里的卷尺都差点掉在地上。

    卡米拉突然想起之前守苗爷爷嫁接桑苗时用的“接木技巧”:“咱们能不能把两根短木梁接起来?用守苗爷爷教的双斜切接法,再用浸过桑汁的羊毛绳绑紧,外面涂一层蜂蜡,肯定能牢固。”

    守苗爷爷正好在旁边,听到后连连点头:“这个办法可行!嫁接的木梁不仅牢固,还能体现桑蚕文化里的‘连接’之意。”说着,他立刻找来工具,教男人们如何切割木梁、如何对接,韩轻舞还在接口处缠上了乌蒙山带来的红绳,寓意“山海相连,稳固长久”。

    接好的木梁果然稳固,胡安师傅用锤子敲了敲,连声称赞:“这比整根的木梁还结实,以后咱们建房子,都能用上这个办法!”

    工坊建设期间,染织房里也没闲着。苏尔玛和韩轻舞一起设计了“工坊专属织锦系列”,第一套是“桑蚕四季图”:春织桑苗抽芽,夏织蚕宝宝吃叶,秋织彩茧满枝,冬织染织忙作,每一幅都融合了安第斯的羊驼毛和乌蒙山的云丝,既有高原的厚重,又有东方的灵动。

    卡米拉则负责线上课程的升级,她把工坊建设的过程拍成短视频,放在线上课程的开头,让学员们能直观看到桑蚕文化的落地成果。“上周有个来自巴西的学员,看了视频后,特意报名了线下体验课,说等工坊建成,一定要来安第斯学习染织。”卡米拉兴奋地跟苏尔玛汇报,手里还拿着学员寄来的巴西桑苗种子,“她还说要和咱们交换桑苗,一起培育新的品种。”

    十月初,工坊的主体结构终于完工。土坯墙泛着温暖的浅褐色,桑木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门窗上的桑枝驼毛雕花纹路精致,远远望去,像一座从桑园里长出来的房子。周老师看着完工的工坊,笑着说:“比设计图还漂亮!咱们接下来要布置内部展区,还要邀请之前的合作伙伴寄来桑蚕文化展品,比如欧洲的羊毛织锦、日本的蚕丝和服,让游客能一站式看到全球的桑蚕文化。”

    布置展区时,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乌蒙山寄来的“云丝织锦”在运输过程中被雨水打湿,边缘有些发霉。韩轻舞看着发霉的织锦,心疼得眼圈发红:“这是乌蒙山最好的织锦师傅花了两个月织的,要是展示不了,太可惜了。”

    苏尔玛赶紧找来桑皮纸和晒干的藜麦秸秆,教大家用传统方法修复:“先把织锦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再用桑皮纸轻轻擦拭发霉的地方,最后铺上藜麦秸秆,用重物压平,既能去除霉味,又能恢复织锦的平整。”

    大家按照苏尔玛的方法,花了两天时间修复织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