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全球桑蚕节:山海共织团圆章(2 / 5)
长高度,还特意给每株幼苗编了号,方便后续跟踪生长情况。守苗爷爷则开始准备嫁接工具,选了十株长势最好的“高原抗寒蜜桑”作为砧木,等待“云蜜桑”幼苗长到适合嫁接的高度。
与此同时,染织房里也忙碌起来。为了准备文化节的织锦样品,苏尔玛带领女人们设计了新的图案——“山海共舞图”:画面上方是安第斯的雪峰和骆马,下方是乌蒙山的桑园和梯田,中间用桑丝和云丝交织成一条丝路,连接起两座山脉。“这个图案要体现咱们和乌蒙山的合作,还有桑蚕文化跨越山海的情谊。”苏尔玛拿着设计稿,给女人们讲解每一部分的织法,“雪峰要用淡蓝的羊驼毛,梯田用浅黄的桑丝,丝路用双丝混纺的线,这样层次感才强。”
可织到丝路部分时,双丝混纺的线总是出现跳线的情况,织出来的丝路歪歪扭扭,不符合设计要求。迭戈请来伊莎贝拉帮忙,伊莎贝拉仔细观察了织机的梭子和经线密度,发现是梭子的凹槽太浅,双丝线容易从里面滑出来。“咱们把梭子的凹槽加深两毫米,再在凹槽里贴一层薄羊毛,增加摩擦力,这样线就不会滑了。”伊莎贝拉说着,找来工具,亲手修改梭子,还教女人们如何调整经线的张力,确保织的时候线不会松动。
修改后的梭子果然好用,女人们很快就织好了“山海共舞图”的丝路部分,双丝混纺的线在织锦上交叠,像一条闪光的丝带,连接着安第斯和乌蒙山。苏尔玛看着织好的部分,满意地笑了:“等织完整个图案,肯定能在文化节上吸引大家的目光。”
距离文化节还有一个月时,合作社接到了一个新的订单——欧洲的“自然生活”品牌想定制一批“亲子款”织锦围巾,用“山海共舞图”的简化版图案,适合大人和孩子佩戴。订单要求月底前完成五十条,时间非常紧张。
“咱们得加把劲,白天织成人款,晚上织儿童款,争取按时完成。”迭戈把订单分给女人们,每人负责五条,还制定了进度表,每天晚上检查完成情况。苏尔玛也主动承担了最难的图案部分,每天都织到深夜,眼睛熬得通红,手指也被丝线勒出了红痕。
卡米拉看着外婆这么辛苦,主动提出帮忙:“外婆,我晚上和您一起织,我年轻,眼睛好,能帮您穿线、绕梭子。”小石头也跟着加入,负责给织好的围巾锁边,虽然手法不如女人们熟练,但也做得很认真。
可就在订单快完成时,染料房里的靛蓝染料突然不够了。之前采购的靛蓝因为储存不当,受潮结块,无法使用。伊莎贝拉急得团团转:“现在去采购肯定来不及,咱们得自己做靛蓝染料!”
苏尔玛想起克丘亚族的传统靛蓝制作方法:用高原上的野靛草,加上石灰和米酒,发酵七天就能制成染料。“咱们现在就去采野靛草,村里的男人们都能帮忙,争取三天内采够需要的量。”
第二天一早,村里的男人们就背着竹篮,去草甸深处采野靛草。野靛草长在雪线附近,需要踩着薄雪才能采到,男人们的鞋子都湿透了,却没人抱怨。迭戈带头爬上陡坡,采到最茂盛的野靛草,还教大家如何分辨成熟的植株:“叶子呈深绿色,茎秆粗壮的才是成熟的,这样的草染料含量高。”
采回野靛草后,女人们开始制作染料:把野靛草切碎,放进大陶缸里,加入石灰和米酒,再倒入温水,搅拌均匀后密封发酵。每天都要打开陶缸搅拌一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