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丝路绵长,山海共暖(2 / 4)
。苏尔玛看着发霉的织锦,心疼得直掉眼泪:“这是女人们熬了好几个通宵织的,要是毁了,怎么给欧洲品牌交代?”
风澈赶紧找来湿度计,测量后发现温室的湿度已经达到85%,远超织锦保存需要的60%。“咱们得赶紧给温室装除湿设备,还要把织锦搬到干燥的地方,用桑皮纸包好,再放些晒干的藜麦秸秆防潮。”风澈一边说,一边联系费尔南多,让他帮忙采购除湿机。
费尔南多第二天就带着除湿机赶来了,还带来了一批干燥的藜麦秸秆。大家分工合作,有的给温室装除湿机,有的把织锦搬到“丝路驿站”的干燥房间,有的用藜麦秸秆铺在织锦下面防潮。经过两天的抢救,大部分织锦都恢复了干燥,只有少数几匹发霉严重的,只能重新织。
“以后咱们要在温室里装湿度报警器,一旦湿度超标就报警,这样就能及时处理,避免再出现受潮的情况。”迭戈看着恢复干燥的织锦,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把合作社的设备升级得更完善。
就在大家忙着抢救织锦的时候,乔瓦尼的纪录片团队再次来到了村里。这次他们不仅要拍摄“双丝混纺”织锦的制作过程,还要采访欧洲品牌的代表——他们特意从法国赶来,想亲眼看看织锦的生产过程。
法国代表皮埃尔先生一走进染织房,就被满屋子的织锦吸引了。他拿起一匹“双丝混纺”织锦,放在灯光下仔细观察,手指轻轻拂过丝线:“这质感太惊艳了,既有东方丝绸的细腻,又有安第斯羊毛的温暖,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苏尔玛带着皮埃尔参观了“丝路桑园”和温室,给他讲解了“高原抗寒蜜桑”的培育过程,还有“双丝混纺”的捻丝技巧。皮埃尔听得入了迷,还亲自尝试了织锦:“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精妙的手工技艺,以后我们要长期和你们合作,把‘雪山驼丝织’推向更多欧洲市场。”
乔瓦尼的摄像机一直没停,他拍着皮埃尔和苏尔玛交流的场景,拍着女人们捻丝织锦的画面,还特意拍了“丝路桑园”里的认养桑苗——很多游客寄来了桑苗的照片,有的桑苗已经长到半人高,叶片肥厚,充满了生机。“这些照片要放进纪录片里,让观众看到,克丘亚的桑蚕文化不仅在传承,还在连接着世界各地的人。”乔瓦尼笑着说。
十月底的时候,第一批“双丝混纺”织锦终于完成了。迭戈带着织锦去欧洲参加展会,苏尔玛和卡米拉每天都守在手机旁,等着他的消息。展会第一天,迭戈就发来视频,视频里的展会现场挤满了人,很多品牌商都围着“雪山驼丝织”的展台,有的在询问价格,有的在触摸织锦的质感,还有的当场签下了订单。
“太火爆了!”迭戈的声音里满是激动,“有五家品牌想和咱们长期合作,还有一家英国的百货公司,想在他们的门店设立‘克丘亚桑蚕文化专区’,专门销售咱们的织锦和桑叶茶!”
苏尔玛看着视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紧紧握着卡米拉的手,眼泪顺着脸颊滑落——这是喜悦的泪水,是看到克丘亚桑蚕文化走向世界的自豪。风澈也笑着说:“咱们的‘丝路’越来越宽了,以后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安第斯高原的桑蚕文化,知道克丘亚人的手艺。”
为了庆祝展会成功,合作社决定举办一场“丝路桑蚕文化周”,邀请乌蒙山的代表、欧洲品牌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