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加里曼丹藤丝共雨林(5 / 6)

加入书签

p; 一个月后,加里曼丹的桑园迎来了丰收。守苗爷爷培育的“雨林耐晒蜜桑”长得郁郁葱葱,桑叶肥厚,带着淡淡的蜜香,叶片在露兜树叶遮阴棚下舒展,再也不怕强光;蚕宝宝吃了桑叶,吐出的蚕丝既有本地桑丝的韧性,又有紫纹蜜桑的光泽,被称为“雨林蜜丝”。用这种蚕丝织成的藤丝雨林织,藤编底胚柔软,桑丝颜色持久,上面的犀鸟、长屋图腾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很快就成了国际手工品市场的抢手货。

    古丽娜的手经过精心护理,伤口渐渐愈合,她决定举办一场“达雅克桑蚕文化节”,邀请东南亚各国的代表和全球丝路桑蚕联盟的成员参加。节日当天,长屋旁的桑园里张灯结彩,到处挂满了藤丝雨林织和桑蚕灯笼,织锦的深褐底色与雨林的翠绿、卡普阿斯河的碧蓝相映成趣,像一幅雨林风情画。

    古丽娜带着莱拉、阿里和十几个年轻学徒,在桑园里演示藤编、固色和织锦技艺;守苗爷爷和拉玛则展示“雨林耐晒蜜桑”的培育技术和遮阴系统;阿琳和莎菲娜合作,用雨林蜜丝和黄藤,织出了一幅巨型挂毯,上面绣着加里曼丹雨林、卡普阿斯河、长屋、犀鸟图腾,边缘还缀着露兜果和卡波树种子。

    风澈站在挂毯前,对着众人说道:“加里曼丹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在砍伐后的雨林里,传统桑蚕业也能重焕生机——只要我们尊重雨林的生态规律,用本土智慧结合创新技术,就能让桑香飘遍每一片雨林。接下来,联盟计划在马辰建立‘东南亚雨林桑蚕研发中心’,让藤丝雨林织和耐晒蜜桑走向更多东南亚国家。”

    印尼***长走上前,递给风澈一枚用黄藤编织的桑蚕徽章,上面刻着犀鸟图腾和长屋图案:“风澈先生,印尼愿意代表东南亚国家加入全球丝路桑蚕联盟,成为东南亚地区的分会,我们会用最大的努力,让东南亚的桑香永不消散。”

    庆典的最后,所有人都来到桑园里,种下了新的雨林耐晒蜜桑苗。莱拉和年轻学徒们小心翼翼地扶着桑苗,阿琳和莎菲娜在桑苗旁系上了藤丝雨林织的丝带,小石头则在每棵桑苗旁装了个迷你日照传感器:“以后不管在哪里,都能通过联盟的数据库看到这些桑苗的日照强度和生长情况,再也不怕强光、滑坡和藤蛾灾了。”

    夕阳西下时,卡普阿斯河的水面泛着金红色的光,洒在桑园里的新苗上,也洒在长屋前的竹台上。风澈望着远处驶来的新加坡电商平台的货车,心里清楚,全球桑蚕的故事又多了一段新的篇章——从乌蒙山的紫纹蜜桑,到亚马逊的莓蓝羽丝织,从多瑙河畔的蓝纹彩织,到萨赫勒草原的红土蜜丝织,再到加里曼丹的藤丝雨林织,每一缕丝线都连接着不同的文明,每一棵桑苗都扎根在不同的土地,而这些丝线和桑苗,终将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桑蚕网络,让天下桑香,永远流传。

    一个月后,支援队返回乌蒙山。阿琳把藤丝雨林织的配方和织法存入了全球桑蚕技术数据库,守苗爷爷则在“全球桑林”里种下了第一株雨林耐晒蜜桑苗。博物馆里,新的展柜已经备好,里面陈列着加里曼丹的藤丝雨林织、耐晒蜜桑苗标本,还有古丽娜送给联盟的那套传了五代的藤编梭子和树脂染缸。

    风澈站在博物馆的窗前,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桑林,想起了加里曼丹雨林里飘扬的联盟旗帜。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接下来,联盟还要去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研究干旱区的桑蚕种植;还要去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挖掘美洲原住民的桑蚕文化;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