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诺曼底的蓝丝蕾丝(1 / 5)

加入书签

    乌蒙山的“全球桑林”里,玛雅送来的木棉桑苗刚抽出淡紫色新芽,全球桑蚕文化博物馆的雕花窗棂就被一阵带着薰衣草香气的风推开。门口站着个穿深棕色刺绣马甲、戴丝绒礼帽的年轻人,手里提着个镶黄铜扣的皮箱,箱子上印着交织的“S”与“L”字母——那是来自法兰西诺曼底的织匠学徒皮埃尔,皮箱里装着一卷泛黄的蕾丝和几根带着冻伤痕迹的桑枝,眼眶红红的,像是刚哭过。

    “玛格丽特夫人让我来的,”皮埃尔的汉语带着法语特有的卷舌音,他打开皮箱,露出里面的勒芒蕾丝,蕾丝上的玫瑰花纹已经有些脱线,“诺曼底的春霜冻比往年早了半个月,桑园里的桑叶全冻黑了;更糟的是,全法国最后会‘勒芒针绣蕾丝’的玛格丽特夫人,手指得了关节炎,再也织不了细蕾丝,年轻人都去巴黎的纺织厂做机器蕾丝,没人学这门手艺,再这样下去,我们法兰西的蕾丝桑蚕文化就没了。”

    风澈接过那根冻伤的桑枝,指尖抚过发黑的叶脉——桑枝的横截面还带着潮湿的水汽,显然是刚剪下来没多久。他回头看向正在整理玛雅羽丝蓝纹织资料的阿琳,眼神里带着了然:“还记得我们从尤卡坦回来时说的吗?法兰西的蓝丝与蕾丝,该去看看了。”

    阿琳立刻翻出博物馆里的《全球桑蚕技艺图谱》,欧洲章节里夹着一张19世纪的铜版画:画里的诺曼底农妇坐在桑园旁的石凳上,手里拿着蕾丝梭子,旁边的木架上挂着雪白色的蕾丝,背景是成片的桑林和远处的风车。“资料里说,勒芒蕾丝是用桑蚕丝织的,要把丝线劈成比头发还细的‘纤丝’,一根线能劈出八十根,以前专供法国王室,”她指着铜版画旁的批注,“十年前还有十二位老匠人会这手艺,现在只剩玛格丽特夫人一个了。”

    守苗爷爷正给木棉桑苗浇着发酵的蚕沙水,闻言放下水壶凑过来:“春霜冻、低温寡照,是温带桑蚕业的大难题。不过诺曼底有橡木,那木头结实,还能保温,或许能用来建温室;再加上当地的薰衣草,精油能驱虫,说不定还能当染料。”

    小石头已经蹲在地上,用炭笔在石板上画起了温室草图:“诺曼底冬天冷,春天有霜冻,得做个‘双层玻璃橡木温室’——外层用当地的橡木做支架,内层装能滑动的玻璃,晚上把玻璃关上保温,白天打开通风,再装个烧木屑的加热炉,肯定能防霜冻!”

    三日后,支援队再次启程。除了风澈、守苗爷爷、阿琳、小石头,这次还多了两位熟稔欧洲情况的成员:一位是之前在玛雅合作过的威尼斯织匠卢卡,他去年在尤卡坦见过羽丝蓝纹织,对欧洲蕾丝与蓝丝的融合早有想法,带着自己珍藏的蕾丝梭子赶来;另一位是来自荷兰的农学家艾拉,她专攻温带作物的霜冻防护,随身带着便携的温度传感器和温室设计图。众人乘坐“丝路号”商船,经直布罗陀海峡,向着法兰西诺曼底驶去。

    商船航行在地中海时,皮埃尔给大家讲起了诺曼底的桑蚕故事:“我们的桑园在勒芒附近,从16世纪就有了,那时候法国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特别喜欢勒芒蕾丝,下令每个贵族女人的礼服都得绣。玛格丽特夫人的曾祖母就是王室织匠,传下来的蕾丝针谱有五本,现在还锁在她作坊的橡木柜里。”

    卢卡捧着他的蕾丝梭子,手指摩挲着上面的雕花:“我在威尼斯见过勒芒蕾丝,比我们的威尼斯蕾丝更细,像雾一样。要是用乌蒙山的蓝丝织底,再绣上勒芒蕾丝,肯定能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