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4多瑙河畔桑色新(5 / 5)
年轻学徒,在桑园里演示植物染和彩织技艺;守苗爷爷和阿米特则展示“多瑙河抗旱蜜桑”的培育技术和滴灌系统;阿琳和扎菲拉合作,用多瑙河蜜丝和地中海植物染,织出了一幅巨型挂毯,上面绣着多瑙河、伏伊伏丁那平原、桑园、彩织图案,边缘还缀着矢车菊和橡果壳。
风澈站在挂毯前,对着众人说道:“伏伊伏丁那的故事告诉我们,哪怕在干旱的平原上,传统桑蚕业也能重获新生——只要我们尊重自然规律,用创新技术结合传统智慧,就能让桑香飘遍每一片土地。接下来,联盟计划在诺维萨德建立‘欧洲桑蚕研发中心’,让多瑙河蓝纹彩织和抗旱蜜桑走向更多欧洲国家。”
塞尔维亚农业部长走上前,递给风澈一枚用橡木雕刻的桑蚕徽章,上面刻着多瑙河波浪纹和向日葵图案:“风澈先生,塞尔维亚愿意代表巴尔干国家加入全球丝路桑蚕联盟,成为欧洲地区的分会,我们会用最大的努力,让欧洲的桑香永不消散。”
庆典的最后,所有人都来到桑园里,种下了新的多瑙河抗旱蜜桑苗。莉娜和年轻学徒们小心翼翼地扶着桑苗,阿琳和扎菲拉在桑苗旁系上了多瑙河蓝纹彩织的丝带,小石头则在每棵桑苗旁装了个迷你土壤湿度传感器:“以后不管在哪里,都能通过联盟的数据库看到这些桑苗的土壤湿度和生长情况,再也不怕干旱和热风了。”
夕阳西下时,多瑙河的水面泛着金红色的光,洒在桑园里的新苗上,也洒在木屋前的织机上。风澈望着远处驶来的德国手工品商会的货车,心里清楚,全球桑蚕的故事又多了一段新的篇章——从乌蒙山的紫纹蜜桑,到亚马逊的莓蓝羽丝织,从诺曼底的蓝丝薰衣草蕾丝,到冰岛的极光蓝纹暖织,再到多瑙河畔的蓝纹彩织,每一缕丝线都连接着不同的文明,每一棵桑苗都扎根在不同的土地,而这些丝线和桑苗,终将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桑蚕网络,让天下桑香,永远流传。
一个月后,支援队返回乌蒙山。阿琳把多瑙河蓝纹彩织的配方和织法存入了全球桑蚕技术数据库,守苗爷爷则在“全球桑林”里种下了第一株多瑙河抗旱蜜桑苗。博物馆里,新的展柜已经备好,里面陈列着多瑙河的蓝纹彩织、抗旱蜜桑苗标本,还有埃琳娜送给联盟的那套传了四代的木质织机。
风澈站在博物馆的窗前,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桑林,想起了多瑙河畔飘扬的联盟旗帜。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接下来,联盟还要去非洲的萨赫勒地区,探索干旱草原的桑蚕种植;还要去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研究热带雨林的桑蚕生态;还要去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挖掘美洲原住民的桑蚕文化……只要还有一片土地渴望桑香,联盟的脚步就不会停下。
夜色渐深,博物馆里的展品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那幅“丝路同心锦”依旧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如今,上面又多了几处新的图案——多瑙河的波浪纹、伏伊伏丁那的向日葵、蓝纹彩织上的矢车菊,它们与长城、亚马逊的橡胶树、冰岛的极光、湄公河的渔船、威尼斯的水城一起,构成了一幅更加完整的全球桑蚕图景。而在这幅图景的边缘,那片留给萨赫勒地区的空白,正等待着新的丝线去填满。
天下桑香,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