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亚马逊雨林的莓蓝羽丝(3 / 6)
p; 3. 重启雨林桑蚕贸易:迭戈联系巴西生态旅游公司与欧洲高端家居商会,将莓蓝羽丝织推向生态旅游与高端市场,在玛瑙斯建“亚马逊桑蚕交易站”。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守苗爷爷就带着迭戈和部落族人钻进了桑园。他教大家挑选嫁接用的野生桑苗:“要选直径两厘米的健康枝条,上面得有两个饱满的芽点,这样嫁接后成活率高。”说着,他用嫁接刀在野生桑苗的根部切出一个“舌形”切口,将橡胶树的侧枝削成对应的形状,像扣锁一样扣在一起,再用浸过橡胶树汁液的麻布缠绕固定:“橡胶树汁液能形成防水膜,防止雨水渗入接口,还能抵御疫霉,比普通的嫁接带好用。”
小石头则忙着搭建橡胶涂层棕榈温室。他用砍倒的枯棕榈木做支架,支架表面刷上三层橡胶树汁液:“每层汁液要晾一天,这样能形成厚厚的防水层,暴雨也冲不坏。”接着,他在支架上铺一层可折叠的香蕉叶遮阳网:“正午的太阳太毒,香蕉叶能挡住强光,还能让桑苗吸收雨林的湿气。”温室四周还挖了一圈排水沟,沟底铺着橡胶树皮:“橡胶树皮能防止沟壁坍塌,还能过滤雨水里的疫霉孢子。”
阿琳则跟着塔比拉奶奶去采集金刚鹦鹉羽毛——部落里的金刚鹦鹉是人工饲养的,羽毛每年会自然脱落。塔比拉奶奶教阿琳挑选羽毛:“要选翅膀上的彩色羽毛,颜色鲜艳,织在锦面上会泛光。”她还教阿琳捻桑丝:“野生桑丝粗,要捻成三股,这样才结实,和羽毛混纺时不会断。”
可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就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小型山洪,洪水冲垮了温室旁的排水沟,雨水灌进温室,刚嫁接好的桑苗又被泡了,部分桑苗的根部开始出现霉斑。部落族人急得直跺脚:“每年雨季都有山洪,以前桑苗被泡了就只能等着枯死,根本没办法!”
风澈看着被冲垮的排水沟,突然想起迭戈说过亚马逊的“气生根”植物(比如龟背竹)根系发达,能固土:“我们可以用龟背竹的气生根编织成防洪网,挡在排水沟旁,再用橡胶树的树干加固!”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去雨林里采集龟背竹的气生根,编织成厚厚的防洪网,固定在排水沟两侧;小石头还用橡胶树干搭建了防洪堤,堤上覆盖着橡胶涂层:“以后再发山洪,防洪网能挡住泥沙,防洪堤能挡住洪水,再也不怕雨水灌进温室了。”
几天后,当守苗爷爷看到温室里的桑苗抽出嫩绿的新芽时,终于松了口气:“你们看,这新芽的边缘带着淡淡的蓝色,是野生桑苗和橡胶树融合的迹象,以后长出的桑叶,不仅抗霉,还带着巴西莓的清香,蚕宝宝吃了肯定吐好丝。”
与此同时,阿琳和卢卡也跟着塔比拉奶奶学起了雨林羽丝织。每天上午,塔比拉奶奶都会坐在橡胶树下,用热水敷完手后,手把手地教阿琳“羽毛混纺法”:“羽丝织要先把野生桑丝捻成粗线,再把金刚鹦鹉羽毛的羽轴剪掉,只留羽片,和桑丝按1:3的比例混纺,织的时候要顺着羽毛的方向,这样阳光照在上面才会泛光。”
卢卡则试着用欧洲的羽毛固定技术改良织法。他把蜂蜡和树脂按2:1的比例混合,加热融化后,涂在羽毛的根部:“这样羽毛就能牢牢粘在桑丝上,洗的时候也不会脱落。”他还教阿琳把蓝丝和野生桑丝混纺:“蓝丝的韧性好,能让织锦更耐用,和金刚鹦鹉的彩色羽毛配在一起,颜色会更鲜艳。”
&nbs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