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天下桑香续:云间桑暖融新雪(4 / 7)

加入书签

    桑蚕学堂的孩子们也积极参与进来,他们制作了详细的导览手册,上面有桑园、蚕房、绣坊的介绍,还有体验项目的时间安排和注意事项。小石头还主动报名当小导游,每天放学后都跟着阿黑学习讲解词,希望能给下一批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为了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苏婉组织了“文旅外语培训班”,教村民们学习简单的西洋话和常用的旅游用语。“你好”“欢迎”“请这边走”“谢谢”,村民们学得格外认真,虽然发音不太标准,但充满了热情。

    阿黑则对民宿进行了升级,在每个房间里都摆放了桑蚕文化相关的书籍和小摆件,还增加了观景台,游客可以在观景台上欣赏桑园和雪山的美景。“我们还要提供定制化服务,根据游客的需求,安排不同的体验项目。”阿黑说道。

    在大家的努力下,桑蚕文旅项目越来越完善。下一批西洋游客到来时,立刻被升级后的体验项目吸引了。在体验营里,游客们跟着阿雅学习制作蚕茧摆件,跟着陈老伯制作缫丝机模型,跟着阿竹栽种桑苗,每个人都学得不亦乐乎。

    一位名叫安娜的游客,参加了长期体验课程,她跟着阿雅学习刺绣,每天都泡在绣坊里,进步飞快。“我要把学到的刺绣技艺带回西洋,教给我的朋友们,让更多人了解东方的桑蚕文化。”安娜说道,结业时,她绣的《桑蚕图》还获得了“最佳学员作品”的称号。

    游客们还参与了桑园的日常管理,他们跟着村民们一起给桑苗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虽然很累,但每个人都很开心。“以前只知道丝绸很漂亮,没想到种桑养蚕这么不容易,每一缕蚕丝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一位游客感慨道。

    文旅项目的成功,不仅给村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让高山桑蚕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乌蒙山的桑香,越来越多的人想来这里体验桑蚕文化。

    第四章 桑蚕技艺的薪火相传

    随着桑蚕事业的不断发展,技艺传承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桑蚕学堂的孩子们虽然学得认真,但村里的老匠人年事已高,很多精湛的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我的嫁接技艺,是我父亲教我的,里面有很多诀窍,光靠书本是学不会的。”守苗爷爷叹了口气,他的手因为常年劳作,关节已经变形,“我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使了,要是再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这些技艺就传不下去了。”

    陈老伯也有同样的担忧:“我的缫丝机改良技术,里面有很多细节,需要亲手操作才能掌握。现在年轻人虽然学得快,但大多追求速成,不愿意花时间钻研。”

    风澈看着老匠人们焦虑的眼神,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这些技艺是高山桑蚕事业的根基,一旦失传,损失不可估量。“我们可以设立‘桑蚕技艺传承大师工作室’,让老匠人们收徒传艺,把精湛的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人。”风澈提议道,“再设立传承基金,给老匠人和学徒们提供补贴,让他们能安心传承技艺。”

    大家都非常支持这个想法。很快,“桑蚕技艺传承大师工作室”就在桑蚕学堂旁边成立了,守苗爷爷、陈老伯、玛莎等老匠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