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法典新章时(5 / 5)
地的“沙砾族”早已等候在那里。这些通体土黄色的生命体皮肤干裂,眼中充满了对水源的渴望:“我们的最后一片绿洲三年前就消失了,连最耐旱的‘沙棘’都死了。”
王玲立刻指挥团队搭建临时水利系统,按照坎儿井的原理挖掘地下输水渠,再将星髓水与共生菌剂注入渠中。周明带着沙砾族的使者调试光能收集装置,将沙漠星葵的种子播撒在渠边;风澈则拿着小铲子,教沙砾族的孩子们如何给种子覆盖保水膜。
三天后,奇迹发生了。沙漠星葵的嫩芽破土而出,淡绿色的叶片在阳光下舒展,地下输水渠中的水流潺潺作响,原本干裂的土壤渐渐变得湿润。沙砾族的族长抚摸着叶片,皮肤第一次泛起水润的光泽:“这是我们星球百年内第一次长出新植物!”
与此同时,慕容冷越的分队在潮汐星带也取得了成功。他们帮助“浮海族”搭建了随潮汐升降的立体种植架,将海藤与地球的水稻杂交培育出“潮汐稻”,既能在涨潮时吸收海水养分,又能在退潮时接受阳光照射。浮海族的使者站在种植架旁,激动地传递思维信号:“我们终于不用再靠捕捉海洋生物为生了!”
黑龙的分队在极光星带同样收获颇丰。他们用光能转化晶体为“冰晶族”搭建了温室,培育出能吸收极光能量的“极光麦”,解决了冰晶族的粮食短缺问题。冰晶族的孩子们围着温室欢呼,晶莹的身体在极光下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试点成功的消息传遍银河系,更多文明纷纷加入联盟,请求救援。王玲和团队根据不同星球的环境,不断优化生态方案:给火山星带的“火岩族”设计了耐高温的“熔岩菌床”,给气态星带的“云翼族”研发了悬浮种植舱,给岩石星带的“石壳族”培育了能在岩石中生长的“石生薯”。
《星盟农耕法典》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不仅收录了技术方案,还记录了各文明的农耕故事:沙砾族的“寻水歌谣”、浮海族的“潮汐农谚”、冰晶族的“极光播种节”……风澈专门画了一本《银河农耕画册》,把每个文明的作物和种植场景都画了下来,扉页上写着:“所有种子都想发芽,所有星球都想变绿。”
三个月后的“银河农耕大会”上,星盟理事会正式宣布:“文明生态循环计划”在银河系全面推广,三星堆枢纽成为该计划的“智慧核心”,王玲被任命为计划总负责人。
大会闭幕后,远古观察员单独召见了王玲,递给她一枚镶嵌着三枚密钥的徽章:“这是‘星盟农耕长老’的徽章,百万年来,你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星盟文明成员。但我要提醒你,计划的推广会触动某些‘保守派’的利益,他们认为星盟应该保持技术垄断,而非与低等文明共享。”
“我们不是低等文明,”王玲平静地纠正,“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智慧,星盟先民早就明白这一点。如果有人反对,我们就用事实证明,共享与互助才是文明存续的唯一出路。”
果然,半个月后,麻烦找上门来。以“铁械族”为首的保守派文明突然宣布退出联盟,还封锁了通往荒漠星带的能量航道,声称“地球文明的生态方案会污染银河系的基因库”。
消息传来时,王玲正在实验室培育“跨星稻”——用地球水稻与星盟赤晶稻、荒漠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