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泰坦星的智慧密码(3 / 4)

加入书签

bsp;   三个月后,“星际智慧图谱3.0”上线,新增的“未知环境预判”模块收录了全球古代文明的“灾害预警智慧”:中国古代的“观云识天气”经验转化为地外大气异常监测算法;玛雅人的“星象灾变说”与现代天文观测结合,用于预判太阳风暴与小行星撞击;甚至非洲部落的“动物迁徙预警”思路,都被应用于地外微生物异常活动的监测。

    这天,陈凯在整理南美洲古文明文献时,一份印加帝国的“梯田灌溉系统”记载让他眼前一亮:“印加人在山区修建梯田时,会根据山体坡度设计灌溉渠道,实现水资源的精准分配。泰坦星的甲烷湖泊分布不均,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分级引流’理念,在卡西尼三号周边修建甲烷导流系统,从根本上解决甲烷喷泉的威胁。”

    他的提议很快落地,联合国太空署派出工程队,在泰坦星表面修建了由主渠、支渠和储液池组成的甲烷导流网络。当再次监测到甲烷异常聚集时,系统自动开启导流闸门,将过量甲烷引入储液池,成功避免了二次危机。

    与此同时,赵阳在月球基地的防御演练中获得了新灵感。演练模拟****利用月球尘埃暴突袭,系统借鉴《墨子·备城门》的“望楼预警”与宋代“神臂弓”的远程攻击原理,不仅提前探测到“敌人”动向,还通过聚焦激光束形成“能量箭”,在尘埃暴中精准拦截目标。“古代的攻防智慧可以直接转化为现代地外防御技术,”赵阳在演练报告中写道,“我们可以新增‘地外攻防图谱’子模块,整合全球古代军事智慧。”

    半年后的一天,“星际智慧图谱”的全球预警网络突然联动报警,目标是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方舟”空间站。“空间站遭到不明飞行器撞击,舱体破损,3名宇航员被困在断裂的实验舱,与主舱段隔绝。”屏幕上,空间站的实时画面显示,实验舱正以每分钟0.5度的速度缓慢旋转,舱外的太阳能板完全损坏,“实验舱的氧气储备仅剩48小时,且断裂处有尖锐金属结构,救援飞船无法直接对接。”

    王玲立刻启动跨部门应急会议,林薇调出空间站的结构数据:“断裂处的舱体直径3米,边缘布满毛刺,常规对接接口无法匹配。且实验舱的旋转会产生离心力,强行对接可能导致舱体进一步解体。”

    陈凯迅速打开“地外攻防图谱”,翻到古中国的“鲁班锁”与古希腊的“机械榫卯”记载:“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可变形对接头’,借鉴鲁班锁的‘模块化拼接’原理,由多个可伸缩的机械爪组成,对接时先通过机械爪固定住断裂处的舱体,再调整角度抵消旋转离心力,最后完成密封对接。”

    工程团队连夜赶制出“可变形对接头”,搭载在救援飞船上升空。当救援飞船接近实验舱时,系统精准计算出旋转角度,机械爪如鲁班锁的部件般精准扣住舱体边缘。“机械爪已固定,正在抵消旋转力。”指挥中心的声音传来,“对接头密封完成,开始输送氧气。”

    3小时后,被困宇航员成功转移到主舱段。这次救援的成功,让“星际智慧图谱”的“机械工程”子模块声名大噪,全球多家航天机构纷纷申请接入权限。

    这天夜里,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王玲拿起桌上的青铜爵杯,看着杯身上的饕餮纹,突然发现这纹路与泰坦星甲烷导流系统的拓扑图有着微妙的相似。陈凯走过来,递给她一份新的图谱更新清单:“我们刚刚录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