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排队枪毙」(2 / 4)
了几个靶子。
紧接著教官陈亮接过苏泽手里的鸟銃,来到了靶场前。
只见陈亮身上穿著一件奇怪的坎肩,这个坎肩上有很多小袋子。
陈亮从袋子掏出一个纸包,塞进枪管后又迅速掏出另外一个纸包弹丸,接著用新式鸟銃上的杆子压紧,就这样举起了新式鸟銃。
陈亮拉动那个奇怪的装置,然后瞄准靶子扣动了扳机。
砰的一声,鸟銃竟然发射了!
紧接著几名武监生举著中靶的標靶来到眾人面前,一枚弹丸正中靶心。
没有火绳也能发射
苏泽看著新式鸟銃,这个项目其实是和新火炮项目一起启动的。
这把新式鸟銃,其实就是所谓的“燧发枪”。
和火绳枪不同,燧发枪是通过击锤上的燧石撞击產生火,引燃火药发射的。
燧发枪虽然只比火绳枪进步了一点,但是需要的科技却不少。
主要是击锤的弹簧,工部的工坊,一直到上个月才製造出强度满意的弹簧,而且这还只是工坊匠人手工打造的,要批量生產还需要攻克更多的技术难关。
然后苏泽又对燧发枪进行了优化。
这个坎肩就是原时空燧发枪发展后期才出现的东西。
使用纸包的定量火药,可以减少炸膛的可能,也能在战场上迅速换弹。
纸包的弹丸又能增加气密性,提高燧发枪的威力。
这种分別装著火药包和纸包弹丸的坎肩,是原时空十八世纪才出现的,如今已经被苏泽列为燧发枪的標准配置。
这种新式的燧发枪,加上配套的坎肩,也让“排队枪毙”成为可能,於是苏泽请戚继光在山西进行了实战试验。
虽然俺答部已经封贡,但是草原的统治本来就是鬆散的,山西前线依然会有零星的战斗。
再加上隨著草原贸易兴起,而一併兴起的马匪,山西的小摩擦不断,自然是新武器最好的试验场。
戚继光回信盛讚燧发枪和“排队枪毙”的战术,但是戚继光也提出这种战术对於士兵的纪律和训练要求很高,而且过於依赖地形。
戚继光还指出,这种战术在面对火炮防守的时候会比较吃亏,过於密集的阵型反而会成为火炮的靶子。
接到回信,苏泽深以为然,戚继光不愧是名將,一针见血就看出了“排队枪毙”的问题。
“排队枪毙”,其实应该叫做“线列步兵”战术,这种战术其实是和武器配套的。
前装的燧发枪装填速度慢,准度低,所以要发挥燧发枪最大的作用,就要让士兵排成线列一同发射提高准备,採取轮换射击来提高射击频率。
而“排队枪毙”之所以深入人心,也和原时空有关那个时代战爭的艺术加工有关。
很多十七到十九世纪的影视作品,都喜欢用这种“线列步兵”战术来表现早期火器时代的战爭。
这种战术能在十七到十九世纪广泛运用,也是因为欧陆战场很多都是平原,线列步兵战术在平原容易展开,確实是最合適的战术。
其实不难看出这种战术的缺点,过於集中的队形容易被火炮当做靶子,最终隨著火炮威力的提升,更方便的枪械出现,线列步兵战术被散兵战术取代。
正如原时空那样,线列步兵战术能称霸两个世纪。
以目前的科技来说,搞出燧发枪已经是大明的极限了。
更高级的枪械,需要冶金、机械加工、化工等领域的突破,就算是有巧匠能手搓出来,大规模列装成本就是最大的问题。
古往今来,永远不缺乏神兵利器。
可要改变一个时代,需要的是技术突破。
铁器取代青铜器,靠的不是一两个工匠的巧思,而是冶铁技术的突破。
所以苏泽和戚继光討论后认为,线列步兵战术,是最適合燧发枪的战术。
確定了战术之后,接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