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六科影帝之其二(3 / 6)
机器的一部分!”
“你也是受害者,别自责。”
“你应该辞职,然后站出来作证!”
“你不该问这个问题,你会惹祸的!”
而系统自动回复:
>【归问司】您的问题已被收录,编号CN-20250319-001763。
>分类:职业道德?高危情境。
>已启动保护程序,身份信息全程加密。
>预计72小时内推送至司法改革观察组及纪检监察平台。
>批红预判:‘览。思。救。’
三天后,这名城管消失不见。单位称其“因病请假”,邻居说看到警车深夜进出他家。正当众人以为他又成了“被消失”的典型时,他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
“我没有被捕,也没有逃跑。是一位匿名律师联系了我,帮我申请了‘whistleblower’(吹哨人)临时庇护。我现在安全。谢谢那些告诉我‘你可以不一样’的人。”
视频结尾,他举起一张纸,上面写着:“我想重新考公务员,但这一次,我要为正义执法。”
这一幕被直播平台捕捉,观看人数突破八千万。弹幕刷满一句话:“原来改变,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
北京四合院里,退休法官王振邦看着直播,老泪纵横。他翻开《民权十议》手稿,在最后一页添上一笔:
>“吾穷尽一生,终见民声复鸣。非因制度突变,实乃人心未死。愿后来者记:问路之人,即是光。”
与此同时,教育部宣布将在全国建设一百所“提问示范校”,课程包括“如何识别虚假答案”“怎样设计具有公共价值的问题”“面对权威时的心理建设”。一位小学老师在培训会上哽咽:“以前我们教孩子服从,现在我们要教他们怀疑??对不合理的事,永远保持怀疑。”
最令人震撼的变化发生在西北某监狱。一名服刑十八年的冤案当事人获释当天,没有痛哭,也没有控诉,而是掏出一张纸,写下:
“我被冤枉了这么多年,法院说‘证据不足’就放我走了。可谁来告诉我,当初伪造证据的人在哪?”
这张纸被投入新安装的“问点”信箱,二十四小时后,省纪委发布公告:重启对该案相关司法人员的调查。
消息传出,全国各地监狱陆续增设“问箱”。许多囚犯写下人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问题:
“我能申请再审吗?”
“我的案件有没有人复查?”
“我儿子说我妈说我死了,我真的还能回家吗?”
这些问题不再石沉大海。归问系统将其标记为“司法闭环缺失风险”,并推动最高法启动“旧案回溯工程”。
&n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