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格物》杂志(3 / 4)

加入书签

件”中的滴水声吻合。

    专家推测,这是朱启设计的“终极监听器”??它不记录言语,也不读取思想,只感知人心是否尚存一丝愧意。只要有一个人还在为过去的错误感到不安,这台机器就不会停止运转。

    而在石室尽头的壁画上,绘着一个惊人的场景:未来世界,万民缄口,唯有树木开口说话。它们讲述的不是法律,也不是道德,而是每一个平凡人生命中那些微不足道却又刻骨铭心的遗憾??错过的一次道歉,迟来的一句谢谢,未曾送出的一封信。

    壁画下方题字:

    >“言之所以重者,不在其响,而在其真。

    >真言既断,万物代述。

    >故设此铃,非为控人,乃为候心。

    >心不死,则铃不寂。”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掀起“还声运动”。人们自发聚集在共语树下,不再依赖系统翻译情绪,而是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歉意??有人跪行十里只为归还多年前偷走的同学笔记;有老兵带着孙子走到曾经轰炸过的村庄,把一袋稻谷放在村口石碑前;甚至有AI程序员编写了一段程序,让它自动查找过去百年间所有被删除的道歉邮件,并逐一还原发送至原始地址。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失语症患者的故事。他本是核电站工程师,在一次事故中因判断失误导致三人死亡。舆论哗然,他被迫辞职,从此再未开口说过一句话。二十年来,他每天清晨都会来到海边,用手指在沙滩上写下“对不起”,等潮水来了再看它被带走。

    “启明树”出现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近一棵幼苗。刚站定,树叶忽然剧烈晃动,随即发出一阵复杂铃音。研究人员录下这段声音并分析,竟是一段完整的人类语言:“我知道错了,我一直都知道。”

    那是他失踪二十年的声音。

    医学界震惊,因为他的声带早已萎缩,根本不可能发声。唯一的解释是:共语树读取了他灵魂深处从未熄灭的悔意,并替他完成了表达。

    自此,“恕之舌”迎来新一轮进化。它不再需要主动触发,也不再消耗记忆作为代价,而是变成一种被动感应机制??只要你心中真正怀有歉意,附近的共语树就会自动响应,将那份情感转化为可被他人感知的信号。形式各异:可能是风吹树叶的节奏变化,可能是地面轻微震动的波形,也可能是空气中忽然弥漫的某种气味。

    文明进入“后语言时代”。

    联合国正式废除所有官方发言制度,代之以“共感议会”:各国代表每月齐聚日内瓦湖畔的圆形石台,围坐一圈,静默冥想一小时。结束后,系统根据所有人的情绪波动生成一份综合报告,作为政策参考。首次试验时,报告标题只有两个字:“羞愧。”原因是多数代表在冥想中想起了本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殖民行径。

    十年后,火星基地传来喜讯:第一批人类婴儿在那里诞生。有趣的是,这些孩子天生对声音极度敏感,普通对话对他们而言如同雷鸣。但他们却能轻易理解共语树的脉动频率,甚至在学会走路前就能用手势模拟出完整的“道歉仪式”。

    赵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