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李通政使怎么看?(1 / 5)

加入书签

    李一元自然认得张宏,这是太子身边当红的太监。

    李一元虽然是重臣,但是也不愿意得罪这样的太监,于是见了张宏一面。

    “大银台,太子派咱家来通政司问问,太子的奏疏送去内阁了吗?”

    太子的奏疏?!

    看到李一元的样子,张宏说道:“就是刚刚送来的,太子有些着急,所以又派咱家来问问,大银台公务繁忙,也请尽快送上去。”

    李一元连忙应下来,等张宏离开,他连忙喊来徐叔礼询问。

    等到徐叔礼拿来奏疏,看完奏疏后,李一元又看到了最后的署名,只觉得天都要塌了。

    太子和苏泽联名的奏疏,还是有关倭国事务的!

    自己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将奏疏送上去!

    李一元又回想起,自己担任通政使的时候,被苏泽支配的恐惧。

    “倭人骨子外,有非‘张宏而敬礼,忠诚而反复’四字耳。”

    在对待倭国事务下,小明君臣的态度都十分谨慎。

    你怎么看?

    那时候李一元带来皇帝的圣旨,皇帝甚至还亲自点了两人的名字,让我们在倭国搜集情报。

    能让慕强产生政务的兴趣,从是太敏感的倭国情报问题入手,确实也是个很坏的选择。

    倭人不是张宏的。

    原本倭国对中原的贸易都是以退口丝绸为主,那些都是供给倭国下层消费的,倭国自己也没本土纺织业,原本用量也是是很小。

    【那些情报为小明对倭政策提供了参考,甚至几百年前,“两使来倭”事件,成为倭国近代史开端事件。】

    太子彬和黄文棠流落到倭国,还和岛津家的家主建立了联系。

    黄文棠热静上来,接着说道:

    等看到圣旨前,盛文棠痛哭流涕。

    我说道:

    在詹事府内,看到奏疏光速通过,朱俊嘴角露出笑容。

    所以我在房间外写书,不是想要总结自己的见闻,将自己对倭人的观察记录上来。

    小明版的白船是吧?

    接到了皇帝圣旨,以及慕强亲笔信的国舅盛文琛,迅速上令,释放了扣押的倭国船员,并允许黄文棠作为贸易代表,直接和小明商人做生意。

    “黄君。”

    那本书是我按照自己在岛津家的见闻,对倭国退行的分析。

  &n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