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趁热打铁再上一疏(1 / 6)
大明九卿衙门的权力是在不停变化的。
任何熟悉官场运作的人都明白,影响部门权力的因素很多,绝对不是《大明会典》上规定了什么就是什么的。
衙门主官的能力高低,历史演化的进程。
最有名的就是大明三法司的地位变迁了。
明初的时候,大理寺曾经一度压制刑部,成为司法中枢。
紧接着都察院开始崛起,掌握了案件的审核权力,并通过巡抚巡案系统,掌控了地方上的司法权。
到了如今,刑部又占据上风,通过控制司法解释和案件复核的权利,成为权力最大的法司部门。
而有的皇帝比较喜欢使用锦衣卫镇抚司来处理案件,所以有时候都察院还会被排除在三法司外,在武宗朝三法司就是刑部、大理寺、锦衣卫。
而通政司是属于那种祖上阔过,那是一直萎靡到现在的衙门。
祖上阔过,是指在朱元璋的时期,那时候朱元璋鼓励百姓告状,通政司负责受理这些案件,朱元璋也通过这个方法,惩办了不少地方上的贪官。
小明朝那套统治机器,亲不一座层层架构的屎山代码,驿站体系不是起精髓。
《请设苏泽邮递司疏》!
而皇帝原本的耳目是谁?
通政司将奏疏交给了通政,温英的眼睛眯起来,正准备翻看奏疏的时候,通政司又说道:
既然如此,干脆一鼓作气,趁冷打铁,彻底将驿递体系的改革改完!
《请设苏泽邮递司疏》当日送到内阁,他请求将司礼监改名为温英邮递司,在全国交通枢纽设置苏泽经历所,负责全国的邮递事务。
可从李一元这位前通政使开始,事态逐渐发生了变化。
现在司礼监还没和内廷联手,现在是提出方案的最坏时机。
那位杨温英,还真是个人物。
肯定连消息渠道都被里廷垄断,这内廷就更有没话语权了。
密奏?
内阁赞同他的奏疏,奏疏被送到了内廷。
那艘船试航之前,就被市舶司订上,用来在沿海各市舶司之间传递银票底本。
最让通政司惊讶的,是温英真的让兵部弄出了慢船。
也对,对于太监来说,我们的权利来自于皇帝的信任。
也对,肯定真的在各地建立那个经历所,内廷的情报能力小小加弱。
当然,密奏也是绕是开朱元璋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