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喜得贵子(2 / 4)
”
小赵接过纸袋,手指微微颤抖。
“这可能是一个历史转折点。”艾尔伍德说,“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将它作为新模块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引发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重新审视。”
小赵沉思良久,最终点头:“我们会谨慎处理这份资料。同时,我们也希望您能以顾问身份加入我们的‘伪造档案’专项研究组。”
艾尔伍德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我很乐意。”
这场会面之后,“伪造档案”模块迅速升级,新增了一个“解密档案”子栏目。用户不仅可以看到伪造文件的比对分析,还能阅读第一手的幕后资料,甚至聆听当年参与者的真实录音访谈。
这一更新再次掀起轩然大波。各国媒体纷纷报道,称“手提式大明朝廷”正在成为“数字史学的伦理实验室”。一些保守派学者批评这种做法是在“自我拆台”,但更多的公众则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对历史真实性的最大尊重。
与此同时,匿名视频事件的调查也取得了进展。
小王带领的技术团队追踪到了视频的IP地址源头,发现它最初是从一台位于瑞士的匿名服务器发出的,随后经过多重跳转,最终通过一个设在日本东京的公共Wi-Fi网络上传。尽管无法直接锁定发送者身份,但他们成功提取了一段隐藏在视频元数据中的加密信息。
这段信息被交给密码专家破解后,显示了一串看似无序的字母与数字组合。然而,当小周尝试将其输入平台的“争议之声”数据库进行匹配时,意外发现这些字符恰好对应了七个未被标记的“可疑史料”条目。
“这意味着什么?”小王皱眉。
“有人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提醒我们。”小周缓缓说道,“这些条目……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问题。”
他们立即将这七项资料列入优先审查名单,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临时评审小组。三周后,审查结果震惊所有人:其中三项资料曾被多国政府列为“关键性历史证据”,用于支持各自的领土主张与文化正统性论述。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三项资料的时间跨度长达百年,却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某个东亚国家在历史上曾长期控制南海部分岛屿。
“这不是巧合。”小赵看着报告,眉头紧锁,“这是系统性造假。”
“问题是,谁做的?”小王问。
“我们可能永远找不到答案。”小周叹道,“但我们可以做一件事。”
“公布所有审查过程。”小赵果断说道,“让用户看到我们是如何判断一份史料是否可信的。”
于是,“透明溯源”平台上线了一个全新的“深度审查日志”功能。每一项被质疑的史料,都会附带一份详细的审查流程文档,包括原始出处、交叉验证路径、技术检测手段、专家意见以及最终结论。
这一举措再次获得广泛好评。许多高校开始将其纳入历史研究课程的教学资源库,甚至有国外的数字人文项目主动联系“手提式大明朝廷”团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