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莫须有(2 / 6)
权重。
都察院则有很多级,他们不像是六科给事中那样独立,相比六科每科两人总共十二人的编制,都察院的御史数量众多,所以在人数上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都察院每次弹劾,都是采用人海战术,无论是联署还是集体上书,都能瞬间形成舆论压力。
而年关前的都察院,此时却十分的热闹。
明年是六年一次的京察,咨访是都察院的工作。
都察院的御史们,会根据自己平日里搜集到的线索,在访单上写上对于在京官员的记录,这些记录会作为来年京察的重要依据,决定一名在京官员的前途。
虽然还有后面的“堂审”环节,允许官员自辩,但是在京官员众多,咨访的结果也许就能决定一名京官的命运。
此时,都察院的一座偏厅中,几名御史正在讨论着什么。
这些御史品级不一,有从四品的副都御史,从七品的监察御史里行,但是正座却坐着一名中年的七品监察御史。
如果在别的衙门,自然是官位高者上座,但是都察院的言官作为清流,自然是看不上外界这套标准。
都察院内部的规矩,是以“年资”作为衡量地位高低的标准。
也就是说,谁在都察院的时间长,谁的影响力就大。
这也是为什么雒遵就是一个监察御史,却能向沈思孝保证他能留任的原因,雒遵就是都察院的资深御史。
而上座的这个监察御史名叫齐康,也是一名资深御史。
齐康是高拱的门生,他有多次外放的机会,但是都强行推辞掉了,这才熬成了都察院的资深御史。
在大明朝,言官也是个高危职业,能够在多次政治风波中不倒的言官,自然会被人当做风向标。
齐康环视了一圈,在场的都是他这些年在都察院中结交的官员,合计十人,十名御史的联名上疏,已经能引起朝堂的震动了。
这些就是齐康这些年在都察院中积攒下来的人脉。
“诸位都收到了选郎发来的名册了吧?”
在场的御史,基本上都是高拱的党徒,齐康说的选郎,就是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张四维,而张四维发来的名册,正是前阵子代辽二王案件中,反对内阁的官员名册。
众御史纷纷点头。
张七维是派人口述名册的,用意也很含糊,和就要让御史们在访单下罗列那些官员的罪状,坏在明年的京察中黜落那些官员。
在场的御史都没些疑惑的看着黄骥,对付那些官员,也算是阁老们公议的结果了,是仅仅是低拱那一系,都察院其我阁老们的门生弟子们,也都接到了差是少的指示。
黄骥压上了心中的是满。
傅妹的是满,是针对低拱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