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预则立(1 / 3)

加入书签

    大年初八,刘琬英从金陵抵达海盐。

    她年前回家的时候从这边拜了个早年,这算是复工前再拜个晚年,再加上钟志凌、吕海颖、钟爱这一家三口也过来了,俞兴这边一时间倒是好不热闹。

    海盐的日出之美不用赘...

    张明团队的讨论会结束后,李师傅的信件仍然萦绕在他的脑海中。这位苏绣传承人的话语不仅代表了传统手工艺人的忧虑,也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在技术与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一领域的真实需求,张明决定亲自前往苏州拜访李师傅。

    ####苏州之行

    几天后,张明带着团队的核心成员王芳和赵强抵达了苏州。这座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致的文化闻名于世,而李师傅的工作室就坐落在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深处。推开那扇略显陈旧的木门,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扑面而来。屋内摆满了各种刺绣作品,从细腻的花鸟图案到气势磅礴的山水画,无不展现出匠人心血与技艺的结晶。

    “欢迎你们。”李师傅热情地招呼道,“虽然我对新技术了解不多,但愿意听听你们的想法。”

    张明简单介绍了团队正在开发的“匠心助手”应用,并演示了一些初步功能,比如通过摄像头捕捉手工操作过程并自动生成详细步骤说明。“我们的目标不是取代手工艺人,而是帮助他们记录、传播这些宝贵的经验。”他说。

    李师傅听完后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你们的想法很好,但我还是有些担心。毕竟,机器再精确,也无法完全复制人类的情感与创造力。如果年轻人只依赖工具,会不会反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

    这句话让张明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意识到,仅仅提供技术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使用者正确看待技术的作用。于是,他提议组织一次特别的活动??邀请几位年轻设计师与李师傅合作,共同完成一幅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作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创新思维,也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活动筹备

    回到公司后,张明迅速安排团队展开行动。他们挑选了几位擅长数字艺术设计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并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培训课程,包括学习苏绣的基本技法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团队还利用AI生成技术制作了一套虚拟现实体验模块,让参与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绣娘的工作环境。

    经过数周的准备,活动终于如期举行。在一个宽敞明亮的工作室内,李师傅耐心指导每位学员如何运用针线表达情感,而学员们则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例如,有人尝试将抽象几何图形融入传统花卉图案中;还有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独特的绣框结构,使得整体作品更加立体生动。

    整个过程中,张明始终密切关注着每个人的表现。他注意到,尽管最初有些人对传统工艺显得有些陌生甚至抗拒,但在亲自动手实践之后,他们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原来每一针一线都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意义。”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这些东西离我很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