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 不含蓄(1 / 3)

加入书签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徐应元吆喝未落,房壮丽出列,提出礼部尚书候选人员名单。

温体仁,天启二年便是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充神宗实录副总裁,如今熹宗实录定稿,提拔成礼部尚书顺理成章。

董其昌,历任湖广提学副使、福建提学副使、河南参政,泰昌元年授太常少卿、国子司业,参修明神宗实录,天启五年出任南京礼部尚书,因事辞官。

刘鸿训,先授庶吉士,后改授翰林院编修,参与修国史,泰昌元年出使朝鲜,回国时辽阳被清军占领,朝鲜为其建造二艘洋舰,让他绕道回京。途中曾收容难民同行,天启六年忤魏忠贤专权,被贬职为民。

三人各有优势。

温体仁年轻,董其昌有地方经验,刘鸿训懂外交。

正好三人都在朝堂中,皇帝点了三人,问道“有司谏言,重修鱼鳞册与黄册,三位卿以为如何

温体仁,你先说。”

“臣以为善。”温体仁说道“此乃治国之本,若能重新修订,则施政有依据”

吧啦吧啦,大谈好处。

皇帝暗暗皱眉,趁着他喘气的功夫,点了董其昌的名。

糟了,发力太猛了温体仁暗暗后悔。

还没来得及说如何做呢。

皇帝更看重实际办事能力,只说重修的好处肯定不行的。

奈何,皇帝已经点了董其昌,不好插嘴。

董其昌回道“天下之困,莫过于百姓,今在册田亩不足太祖时一半,而每年征缴粮食依旧如太祖朝时之数。

陛下,百姓负担翻倍,不可不查。

只是近来战事频繁,天灾迭起,臣以为当分地区清查,以免劳民伤财而事不能成。”

皇帝点点头,点了刘鸿训。

“臣以为董尚书所言有理。”刘鸿训表示无话可说。

好处都被温体仁说了,难处被董其昌说了,我说个锤子啊

皇帝问道“首辅以为如何”

真是不怕我被累死啊

袁可立起身道“伏惟陛下圣裁。”

“刘鸿训出任礼部尚书,温体仁出任礼部左侍郎,孔贞运调任琼州提学。”

“臣必不负陛下信重。”x3。

温体仁感觉还行。

礼部二把手比侍读大学士强太多了。

“董其昌。”

正在失望的董其昌立刻拜下。

书法家、诗文家、画家、评论家那么多家,小日子不要太滋润。

但实际上,他对仕途还是有念想的。

再多的家,不如官家。

否则不可能接到吏部文书,立刻动身赶来京城。

七十五岁的老人家,千里跋涉可不容易。

“卿可知坤舆万国全图”

“臣略有耳闻,只可惜无缘一见。”董其昌回道。

“朕欲设堪舆司,职正三品,掌制天下山川河流堪舆图。

卿擅画,朕欲以你为司正,并设相关学院,传授制图、测绘等科,卿以为如何”

山水有手就行

董其昌美滋滋地谢恩。

皇帝一挥手,徐应元捧着一幅图递给董其昌。

这是山水图

比例尺倒是看的明白,一个又一個小圈圈是什么意思

你跟我讲这是画

董其昌陷入了沉思。

皇帝让他略微消化了一些,问道“董卿,天下堪舆图皆以此为标准,其中山、高地等以等高线标准,务求精确。卿以为几年可能完成此图”

“臣感觉,可能到死也完不成”董其昌低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