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星火燎原,爱意渐生(31-75) 第四十八章 瓶颈深思(1 / 2)

加入书签

    天光大亮时,赵北北才从那份越写越觉得漏洞百出的“计划书”里抬起头,眼睛又干又涩,脑子里像是塞了一团被猫玩过的毛线,乱糟糟,理不出头绪。

    她以为自己很了解“赵氏糖坊”,可当顾淮南逼着她用那些冰冷的框架去拆解时,才发现到处都是坑。

    最大的坑,就是钱。

    她对着自己粗略估算的未来一年开支发呆。新包装成本涨了三成,物流换了更贵的但靠谱的,马婶她们的工资奖金得涨,还得预留出市场推广和应对突发状况的钱……林林总总加起来,数字比她想象中庞大得多。

    而收入呢?她看着销售预测那一栏,笔尖悬在空中,迟迟落不下去。线上流量说变就变,线下渠道拓展需要时间,竞争对手“福顺昌”像头打盹的老虎,谁知道它下次什么时候扑过来?把预期写高了,是吹牛,写低了,又显得自己没信心。

    “财务预测,要基于合理的假设,而不是乐观的愿望。”顾淮南昨天的话言犹在耳。

    合理的假设?啥是合理?赵北北觉得这比判断一锅糖浆是不是熬到了火候还难。火候到了,糖拉丝透亮;火候不到,糖色发暗。可这未来的事儿,黑灯瞎火的,咋假设?

    她烦躁地丢开笔,走到窗边透气。院子里,王嫂正叉着腰,指挥两个帮工把新到的包装箱码放整齐,大嗓门隔着玻璃都听得清清楚楚:“对齐喽!歪歪扭扭的像啥样子!咱现在可是正规军!”

    正规军……赵北北苦笑。她这个“司令”,连自家粮草能撑多久都快算不清了。

    还有产品线。以前她觉得品类多是好事,雪糖、山楂烙、秋梨膏,顾客选择多。可现在一分析,问题来了:每样都做,每样的产量都不大,原料采购没法形成规模优势,成本下不来;生产线切换频繁,效率低;营销推广也得分散精力。

    “你的资源是有限的,”顾淮南冷静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必须决定把主要的力气,用在哪个拳头产品上,把它打造成无可替代的爆款。其他的,可以作为补充,但不能喧宾夺主。”

    哪个当拳头?雪糖是招牌,但模仿者众;山楂烙口感独特,但受众可能没那么广;秋梨膏季节性太强……她像个犹豫不决的老农,看着几块长势不同的地,不知道到底该把最好的肥料用在哪儿。

    最让她心里发沉的,是对风险的认知。以前她觉得,最大的风险就是糖熬坏了,或者有人投诉。现在她才模模糊糊地意识到,风险无处不在:原料价格波动、食品安全政策变化、新的强大竞争对手出现、甚至……她自己的身体要是扛不住了呢?

    以前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闷头往前冲就是了。现在穿上鞋了,反而开始担心路上的石子会不会硌脚,前面的水坑有多深。这种瞻前顾后的感觉,糟透了。

    “北北,发啥呆呢?”王嫂不知何时溜达了进来,顺着她的目光往外看,“瞅啥呢?俺脸上有花?”

    赵北北回过神,叹了口气,把心里的迷茫大概说了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