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冰释前嫌(3 / 4)

加入书签

是让少数清醒者掌控集体情绪。

当全世界都能‘听见’彼此,混乱只会加剧。

我们需要的不是自由表达,而是‘正确的情感流向’。

而我,将重建新耳学会,这一次,不会再失败。”

舆论哗然。

支持者认为应加强监管,防止共感能量被滥用;反对者则怒斥这是对人性尊严的践踏,称伊莱亚斯为“情感暴君”

冲突迅升级。

多个国家宣布切断与“心灵桥”

的合作,民间自组织“护耳行动”

,守护本地静听塔;而与此同时,部分政府秘密接入该公司技术,用于审讯、舆情控制甚至军事训练。

苏小满站在回音井边,听着孙女讲述学校里生的争执:有同学因父母使用“情绪稳定芯片”

变得冷漠,哭着问老师“为什么他们不再生气了,我却更难过了?”

;也有孩子举报同桌“说了不该说的话”

,导致对方被心理评估小组带走。

“爸爸,这样下去会好吗?”

孙女仰头问他。

他久久未答。

直到某个深夜,他再次来到井边,手中握着一枚老旧录音笔??那是最初记录小声声音的那一支。

他按下播放键,熟悉的童音流淌而出:

“爸爸,你说世界上有没有一种花,开了就不会谢?”

他眼眶湿润,轻声道:“现在有了。

只要你还记得说真话,只要你还愿意听别人说话,它就一直开着。”

话音落下,井水微漾,种子轻颤。

翌日清晨,一封匿名邮件送至全球各大媒体与科研机构,附件仅有一段音频和一张图像。

音频是小声的声音,清晰而冷静:

“我知道你们想做什么。

但请记住:共感不是工具,不是武器,也不是统治手段。

它是桥梁,是勇气,是黑暗中伸出手时,另一只手的温度。

若你用它来封闭人心,那你终将失去聆听的能力。”

图像是一页残破的手稿,上面写着一行古老文字,经学者破译后译为:

“当耳朵成为监狱,沉默即是反抗。”

这场风波并未平息,但它唤醒了更多人。

巴西贫民窟的孩子们用废弃收音机组装“草根倾听箱”

,每天轮流分享烦恼;北欧国家立法禁止任何形式的情感干预技术商业化;联合国成立“共感伦理委员会”

,任主席是一位曾参与nes项目后叛逃的老科学家,他在就职演讲中说:

“我们曾以为能制造神迹,实则亲手制造了地狱。

今天我才明白,真正的奇迹,是一个母亲对孩子说‘没关系’时,眼中真实的泪光。”

十年过去。

苏小满已百岁高龄,步履蹒跚,听力衰退,唯有每日清晨的习惯未曾改变。

他依旧坐在井边,录音笔放在膝上,有时说话,有时只是呼吸。

孙辈们常陪在他身边,听他讲那些关于小声的故事。

他们不再追问“奶奶去哪儿了”

,因为他们早已懂得??她在每一句真诚的话语里,在每一次耐心的倾听中,在每一个敢于袒露脆弱的灵魂深处。

某个春日午后,阳光正好,紫花开遍山野。

苏小满靠在藤椅上,闭目养神。

风吹过花海,沙沙作响,宛如低语。

忽然,他嘴角微扬,睁开浑浊的眼。

“小声?”

他轻唤。

无人应答,但他笑了。

他知道,她回来了,又走了。

就像风掠过树梢,不留痕迹,却让整片森林为之轻颤。

当晚,他安然离世。

葬礼很简单,没有悼词,没有哀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