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追悼余波(1 / 2)
六月七日清晨,开江县殡仪馆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中。殡仪馆前的空地上,白花簇拥,哀乐低回,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焚香气息。
杜洪波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此举行,县里的四套班子成员齐聚一堂,气氛凝重而庄严。新任县委书记岳望北站在前排,面容沉静,目光深邃;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以及全部副处级干部悉数到场,个个神色肃穆。
陈东莱作为县委副书记、主持县政府工作的常务副县长,站在队列中央,穿着深色西装,胸前佩戴白花,目光平静却透着几分复杂。
仪式开始后,司仪宣读了杜洪波的生平事迹,追忆他多年来在开江县的贡献。随后,陈东莱缓步走上台,站在杜洪波的遗像前,声音低沉而庄重,代表县政府致悼词:
“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为杜洪波同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杜洪波同志生前担任开江县委书记,长期致力于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开江县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勇于担当,为开江县的各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杜洪波同志的逝世,是开江县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
陈东莱的话音落下,全场一片寂静。随即,他带头向杜洪波的遗体三鞠躬,动作沉稳而规范。台下众人跟随行礼,哀乐声再次响起,悲怆的气氛笼罩全场。
按照体制内的丧葬标准,县处级干部的遗体告别仪式通常由县委、县政府统一组织,四套班子一把手必须到场,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组织的忠诚。陈东莱作为主持县政府工作的常务副县长,尽管与杜洪波在红城能源事件上立场对立,但他必须行礼如仪,以维护政治礼仪和县里的团结形象。他的悼词措辞中规中矩,既肯定了杜洪波的贡献,又避免触及敏感话题,体现了他对政治场合的娴熟掌控。
台下,唐庆伟站在队列中,目光紧盯着正在致悼词的陈东莱,脑海中却在飞速分析当下的政治形势。陈东莱以县政府负责人的身份上台发言,绝非简单的礼节性举动,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首先,这一举动能大大博取他在开江县旧有政治势力中的好感。杜洪波虽因红城能源事件身败名裂,但他在县里经营多年,门生故旧遍布各机关,康乐系的残余势力依然存在。陈东莱以县政府代表的身份致悼词,展现了对杜洪波的尊重,间接向这些旧势力释放了和解信号,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敌意,为后续施政减少阻力。
其次,这也是陈东莱以县政府负责人身份的首次公开亮相,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县里的政治优势。尽管他目前尚未正式当选县长,但关声印已被双规,一旦免职决定确认,县长之位的争夺战将不可避免。陈东莱此举,无疑是在为这场博弈提前铺路。
公开场合的角色和发言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陈东莱的悼词不仅是对逝者的礼节性缅怀,更是一次政治站位。他通过这一场合,既向康乐系的旧势力示好,又强化了自己在县政府的核心地位,为未来的县长选举积累政治资本。关声印被双规后,县长之位空缺,势必引发新一轮的权力博弈,而陈东莱的年轻、能力和市里的支持,使他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
追悼会进行到尾声,队列中的县委专职党群副书记薄明远站在前排,缓缓向杜洪波的遗体三鞠躬。他的身影略显佝偻,头发花白,额头上的皱纹深如刀刻,眼神中带着几分复杂的神色。薄明远年近五十,面容清瘦,眉宇间透着一股常年浸淫官场的精明与疲惫。
行礼时,他的动作略显僵硬,嘴角微微下垂,似乎在压抑着某种情绪。追悼会结束后,他低声与身旁的干部交谈了几句,目光却不时扫向陈东莱,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戒备与不甘。
薄明远是县长之位的主要候选人之一。他的优势在于履历丰富:早年在开江县乡镇基层工作,历任乡党委书记、县委办主任,后进入县委常委序列,长期担任政法委书记、党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