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定计(3 / 4)

加入书签

一股深沉的无力感,混杂着被现实扼住咽喉的窒息,悄然取代了狂怒。

他沉默地走回御座,重重坐下,龙椅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林如海见火候已到,抛出核心:

“故此,和谈绝非摇尾乞怜,而是以战促和,以威慑谋善局!”

“臣之策有三:其一,即刻选派得力重臣,持节出使西海,与番邦首领格萨尔面议和约。底线如前所述,寸土不割,分文不赔。”

“然,可许以互市之利,稍开边贸,予其些许甜头,此乃‘善’。”

“其二,”

他声音陡然转厉,带着金戈之声。

“和谈之底气,源于兵锋!若无一柄悬于番邦头顶的利剑,任何使节也不过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故,当火速从京营之中,抽调八万精锐之师,由陛下亲信大将统率,昼夜兼程,驰援西海!”

“不需其即刻与番邦决战,只需陈兵边境,筑垒扎营,操演军阵,示我大乾仍有雷霆之力未发!此乃‘威’!”

隆化帝眉头紧锁:

“京营?八万?”他心中飞快盘算。京营乃拱卫神都的最后屏障,亦是好不容易从开国勋贵手中收回的利爪。

一次抽调八万,神都必然空虚……然而,林如海所言确是老成谋国之策。

没有重兵压境,所谓的和谈就是笑话。

“其三,”

林如海的声音放低,却更显锋利。

“便是要给番邦,也给天下人一个‘台阶’。西海之败,糜烂至此,岂能无过?过错在谁?”他目光灼灼。

“四王!尤其是那被俘的南安郡王!骄横跋扈,御下无能,贪墨军饷,临阵指挥失措,致使军心涣散,雄关失守!此番议和,朝廷可将西海战事失利之大部罪责,尽数归于四王及南安郡王统兵无方!对番邦,则暗示此乃边将个人之失,非朝廷本意。”

“如此,既全了番邦颜面,使其有‘兴师问罪’之名,亦保全了朝廷体面,不至动摇国本。。此乃‘谋’。”

殿内一片死寂。唯有更漏滴水声,嗒、嗒、嗒,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隆化帝靠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扶手。

林如海这三策——持节示善、陈兵示威、推责谋和,环环相扣,面面俱到,将外交的柔韧、武力的威慑与政治的权谋糅合得滴水不漏。

既守住了他绝不愿放弃的底线割地赔款,又充分利用了番邦外强中干的心理和四王这个现成的替罪羊,更兼顾了国库空虚、朔方需稳的冷酷现实。

饶是他心中憋闷万分,想在西海战场上血洗前耻的念头如同毒蛇噬咬,也不得不承认,这已是目前局面下,最现实、也最可能止损回旋的方案。

他想挑刺,想再咆哮几句以宣泄帝王的尊严被冒犯的怒火,却发现林如海已用冰冷的逻辑与详尽的利弊,堵死了他所有意气用事的出口。

一股深重的疲惫和无奈席卷而来,甚至压过了愤怒。

良久,隆化帝才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那气息仿佛带着血腥味。

他抬起眼皮,看向丹陛之下那如同山岳般沉稳的身影,声音沙哑而平板,听不出喜怒:

“使团人选,内阁可有定议?”

林如海心中微松,知道帝王已被迫接受了这“和”的大方向。他躬身道。

“兹事体大,人选需陛下圣心独断。然臣斗胆举荐二人:礼部右侍郎张廷玉,持重老成,深谙礼仪邦交;兵部职方司郎中沈拓,通晓西海地理军情,机敏善辩。此二人为副,再择一德高望重、能代天宣化之重臣为正使。”

隆化帝闭了闭眼,脑海中迅速闪过几个名字,最终定格在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臣身上:

“正使……着文华殿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