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送别(2 / 2)
口张望,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里面,
嘴里还小声念叨着 “啥时候能买白面”。
院墙上爬着的枯藤垂下来,缠着几串晒干的红辣椒和玉米棒子,是这寒冬里少有的亮色。
墙根下的咸菜缸盖着厚棉被,缸沿上结着一层薄冰,映着灰蒙蒙的天。
拖拉机装好知青们的行李,“突突” 地先动了,扬起一阵土,
尘土里混着路边垃圾堆的霉味,呛得人直咳嗽。
知青们跟着街道干部往北口外的大客车走,路过一家杂货铺时,门帘被风吹得掀开一角,
能看见里面摆着的搪瓷缸、洋钉、红头绳,货架最上层还放着几个铁皮饼干盒,
盒身上印着的 “为人民服务” 字样清晰可见。
几个老人坐在杂货铺门口的石阶上晒太阳,手里揣着暖炉,眼神木然地看着路过的知青,
嘴里还小声叹着气:“这年月,孩子们遭罪喽。”
到了巷子北口,巷口的老井台边,几个妇女正排队打水,井绳磨得发亮,
水桶撞在井壁上,发出 “咚” 的闷响。
井台上结着厚厚的冰,有人特意铺了层干草防滑,草上还沾着冻硬的菜叶。
巷口的宣传栏里,贴着几张知青下乡的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朴素的衣服,
脸上带着青涩的笑容,背景是荒凉的田野,
跟眼前热闹又伤感的南锣鼓巷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闫家兄弟跟爹妈道了别,又跟院里的长辈作揖:
“各位街坊,大爷大妈,我们走了,回见您呐!”
院里人也都赶紧送上几句祝福的话:“一路顺风!”
“去吧,好好干,说不定将来还有机会回来!”
也就刘清儒心里最明白,这一去,好多人得好些年才能再见面。
他甚至能预判到,有些知青可能就得在农村扎根,一辈子都回不来城市;
有些就算能回来,也会因为长时间脱离城市生活,面临就业、生活等一堆难题。
他抬头望了望巷口的牌楼,木质的牌楼柱上刻着 “南锣鼓巷” 四个字,
颜色早暗沉得看不清了,柱脚被岁月磨得光滑。
旁边的电线杆上缠着几圈旧电线,几只麻雀落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着,
倒给这沉闷的清晨添了点生气。
随着一声声的道别,北口外的大客车也鸣起了喇叭。
薛小凤嘴里念叨着:“这俩孩子,到了火车站还得坐火车,
听说要走两三天才能到地方,路上可别冻着饿着。”
她身后的胡同墙面上,贴着一张最新的通知,用红墨水写着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光荣”,
通知旁边还画着一个举着锄头的青年形象,线条粗糙却透着一股激昂的劲儿。
墙根下的排水口冻着冰,结着长长的冰棱,阳光照在上面,泛着冷冽的光。
小槐花凑到棒梗身边,小声问:“哥,他们坐火车去哪呀?啥时候能回来?”
棒梗摇了摇头,刚要说话,就见大客车缓缓开动,
车窗里探出好些个年轻的脑袋,朝着巷口使劲挥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