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下乡前的筹备(1 / 2)

加入书签

三、所需携带物品:个人衣物、生活用品、学习资料(含《毛泽东选集》),

严禁携带贵重物品,每人行李重量不得超过 20 公斤。

四、注意事项:

所有知青需在 11 月 30 日前到街道办办理登记手续,提交个人档案及体检报告;

出发前将组织集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知识、

知青政策及安全注意事项,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家属可在集合当日前往送行,不得随车同行。

五、如有异议,请于 11 月 25 日前到街道办反映。

特此公示。

南锣鼓巷街道革命委员会

1968 年 11 月 10 日”

公示下面贴着附件,是《南锣鼓巷街道 1968 年冬季上山下乡知青名单》,

钢笔字一笔一画抄着 32 名知青的姓名、性别、年龄和家庭住址,

“闫解放”“闫解旷” 的名字赫然在列。

每个名字后面都用括号标了去向:

闫解放是 “河北坝上插队点”,闫解旷是 “京郊大兴知青农场”。

一旁用红漆写的下乡标准格外清晰:

身份与年龄:16 至 26 周岁城镇户口青年,

含 1966-1968 届初高中毕业未升学者、无正式职业的社会青年;

身体条件:身体健康无传染病,能从事农业劳动,伤残者可凭医院证明申请缓下;

家庭情况: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多病需照料者可免下,但需同学评议、单位证明并公示;

政治要求:强调 “重在政治表现”,但出身不好者常被优先动员下乡。

闫家兄弟样样都够得上 “标准”,连缓下的理由都找不着。

最底下贴着《知青下乡动员口号》,“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青春献祖国,奋斗在边疆” 等十条口号红得鲜亮,看得出来张贴时挺郑重。

公示栏前围了不少居民,一位大妈指着名单念叨:

“嚯,黑龙江那边冬天能冻掉耳朵,这孩子去了可咋整?”

旁边的一位大叔,手指在名单上划拉,找着自家小子的名字时,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这事儿板上钉钉了?” 有人低声问。

“可不是嘛,革委会的公示,还能有假?”

另一人叹口气,“我家那丫头才十七,哪会种地啊!”

“别介瞎叨叨,这是响应号召!” 穿蓝布衫的汉子插了句,却被旁边的大妈怼回去:

“站着说话不腰疼,又没让你家小子去边疆!”

街道办的两扇木门大敞着,路过的人先看见院子里的老槐树,树枝上绑着铁丝,

挂着几件洗好的干部服,风一吹就晃悠悠撞树干,“啪嗒啪嗒” 响。正屋是办公室,

门口摆着个掉漆的铁皮痰盂,深蓝色粗布门帘的边角磨出了毛边,

掀开时一股墨水混着煤烟的味儿直钻鼻子。

屋里摆着四张长条木桌,桌面烫了不少白印子,桌腿用铁丝绑着防晃。

每张桌上都放着铁皮文具盒、几本牛皮纸包封面的文件,还有个搪瓷杯,

杯上印着 “劳动最光荣”,有的杯里剩着半杯凉透的茶水。

墙角的煤炉烧得正旺,炉口堆着几块没烧透的煤渣,炉管顺着窗户伸出去,

在玻璃上熏出一圈圈黑印。

墙上贴着泛黄的中国地图,旁边是 “知青下乡工作进度表”,

红笔圈着几个未完成的任务,旁边写着 “争取月底前完成全部动员”。

几个干部坐在桌前忙活儿,有的整理知青档案,有的核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