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乡下摆席的讲究(2 / 2)

加入书签

以前正规,掌勺的师傅大多在公社食堂干过,做的菜花样也多了不少。”

她笑着拍了下手,“前年村里邻居家娶媳妇摆席,八大碗里有了粉蒸肉、梅菜扣肉,

还有炸带鱼 —— 我是被叫过去帮忙的,这些菜我都尝了尝,那叫一个香!

上菜的时候,除了吆喝菜名,还会放一段鞭炮,虽不是啥大鞭炮,

就是那种小鞭,噼噼啪啪的也够热闹。”

秦淮茹接过话头,补充道:“四几年那会儿,孩子们吃席只能跟在大人身后转,

连上桌的份儿都没有。有时候主人家心疼孩子,给发一块糖,就得高兴大半天。

而且那时候摆席没有固定棚子,大多在院子里搭个简易草棚,遇上雨天,

就得把桌子挪进屋里,挤得满满当当,转个身都费劲。”

“那可不!” 秦京茹连连点头,“这几年早不一样了,村里盖了集体仓库,

谁家摆席能借仓库当场地,刮风下雨都不怕。孩子们也能上桌了,

不过得跟同龄的孩子凑一桌。席上还会有水果,像苹果、梨,虽说不多,

每人总能分一个。主人家还会准备瓜子、花生,让客人们边吃边聊,自在得很。”

她俩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热闹,屋里的人也都凑了过来,连手里的活计都停了,

安安静静听着,时不时有人插一句:“嘿,这乡下的讲究可真不少!”

“可不是嘛,比咱城里这席面有意思多喽!”

易中海把棉袄领口又往上拽了拽,缩着脖子踩着院里冻得邦邦硬的石板路,

直奔何雨柱家。

穿堂而过的西北风跟小刀子似的刮着脸,他紧着步子,

嘴里还嘟囔着 “这天儿可真够劲儿”。

“吱呀 ——” 一声,他一把推开何家那扇掉了漆的木门,

一股淡淡的散装白酒味立马飘了过来,混着屋里微弱的煤烟味,

在冷飕飕的空气里格外扎鼻子。

外间屋收拾得还算利落,靠墙摆着张泛旧的八仙桌,几条板凳歪歪斜斜地撂着,

煤炉子上的水壶 “咕嘟咕嘟” 冒着热气,一旁地上放着的铁锅还盖着盖子,

看样子中午的饭早就凉透了。

“柱子?在家吗您呐?”

易中海朝着里间挂着的蓝布门帘喊了一嗓子,

那门帘是用旧被面改的,边缘都磨得起了毛边子。

里间很快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接着就是何雨柱带着点慵懒的回应:

“在呢!一大爷?您进来吧您!”

易中海伸手掀开沉甸甸的门帘,一股带着酒气的暖意 “呼” 地扑了满脸。

里间是打了隔断的小空间,靠里墙搭着一铺土炕,炕上铺着磨得发亮的苇席,

何雨柱就盘腿坐在炕头,背后垫着个卷起来的旧棉被。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