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缘子昭雪 珠罗入瓮(1 / 5)

加入书签

清澜将制定的营救计划送回了临安,子陶终于派人来支援。

只是还未出宋的边界,朝堂上就出了新的波澜。

一名官员公然在大朝会对杨祖春发难,声称自己查到御军前执金吾杨普缘并未身死,而是去了金国成为了郓王福晋,帮助金国带兵攻打蒙古、西夏,甚至曾在襄阳城与她的亲生父亲杨祖春对阵,是大宋的卖国贼。

从杨祖春最近发出的只守不攻的军令来看,很可能父女二人里应外合,企图通过战争拖垮我大宋,再以更加屈辱的条件向金国求和,其心可诛!

朝堂上一片哗然。

闻言,杨祖春的眼中有疑惑,却没有惊慌。

史弥远一时间有些摸不透这人的心思,静观其变。

赵竑最先站了出来,“官家,前段时间儿臣也曾在城中风闻缘子还尚在人世,还说在金国见过她,当时儿臣也觉得十分震惊,但细想就觉得十分荒谬。杨家世代忠烈,无论是杨将军还是杨普缘,为将为官都受人敬仰,且受皇家厚待,没有理由跑去金国偷生,更别说卖国。”

官家还没说话,那名官员似乎早有准备般开口,“人无完人,若每个人都说一个人好,要么这人是个圣人,要么是这人道貌岸然,敢问杨将军,你是圣人吗?”

这话刁钻,杨祖春定然不敢答自己是个圣人,那人们就会下意识去带入另一个答案,但这句话本身就是那人自己说的,并非金科玉律。

赵竑也深知这是一个陷阱,他又怎么会让杨祖春作答,笑着开口道:“杨将军不是圣人,也不是道貌岸然之人,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说他好,王大人这不就在弹劾他嘛。”

王大人一下子噎住,也不管是何场合,阴恻恻地看着赵竑道,“下官素闻济国公幼时受过杨将军照顾,又与杨普缘交好,所以处处为他们说过话,又或者,这里面的事,您也有份?您确定要把自己卷进去吗?”

最后一句话都像是威胁了,史弥远眸色阴沉,其实点到为止的效果更好。

赵竑这么多年的刀光剑影都走过来了,面对赤裸裸的挑衅根本不惧,更何况这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人是不是忘了官家还在呢。

“就算我不出声,你们就会放过我吗?”

赵竑说的不是“你”,而是“你们”,他的目光精准地扫过史党的每一个人,除了史弥远,所有人都瑟缩地低下头,不敢与他对视。

“济国公慎言。”王大人还在做最后的挣扎。“若是以前的杨普缘或许还值得您为她出头,你说她不会卖国求荣,但并不代表她不会为情爱所困,她就是迷恋上了金国的郓王,才会做出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

朝臣们都倒吸一口凉气,竟是因为此事?

赵竑实在气愤,缘子忍辱负重,经被他如此污蔑,当即冷哼一声,“还是王大人慎言吧!你口口声声说缘子在金国,为了做什么福晋,领兵抗宋,全凭你一张嘴胡诌吗?眼下正是杨将军领兵抗金之际,你如此诬陷忠良、挑拨离间,到底意欲何为!”

杨祖春有些欣慰,赵竑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倒看他们到底要如何回应。

“官家!”王大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臣人微言轻,不如济国公巧言善辩,但关乎国家安危,却又不敢不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请您派人彻查此事,若臣有半句虚言,舍了这一身皮囊不要又如何,只是……在事情查明之前,不可再让杨将军领兵了啊!”

哐哐哐……

又是一阵叩首,磕得赵竑的牙都跟着疼。

吴尚书此时站了出来,“王大人,你这番作为看似直言进谏,可又与撞柱逼官家何异,若官家今日没有采纳你的意见,世人便会说陛下刚愎自用,不肯广纳贤言,若官家今日听了你的意见,来日便还会有人效仿你,以此来挟制官家的仁心。你身为臣子,陷陛下于两难,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