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共和体雏形(4 / 5)
通明。
披耶·阿瑜陀耶独坐窗前,假肢上的铜虎头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案上摊开的《永汉农事新策》被烛火烤得边角卷曲。
他想起白日里蒸汽工厂轰鸣的织机,想起格致书院孩童笔下的抛物线公式,更想起桑明川那句“并肩对抗欧洲.......强盗的火枪队”
去年暹罗北部边境,确实有戴着貂皮帽子的异族人在勘察地形,他们的火绳枪射程比缅甸人的滑膛枪远了足足两丈。
突然,窗外传来轻微的窸窣声,他猛地攥住蛇纹权杖,却见阿米尔捧着个锦盒站在廊下,正是马六甲商栈哈桑的学徒。
“波斯掌柜托我送来这个。”阿米尔打开盒盖,里面是块用永汉玻璃镜打磨的镜片,镜中映出披耶鬓角的白发,以及镜片边缘刻着的小字:“同袍同泽,共御风霜。”
与此同时,端古·伊斯坎达尔正在驿馆后院用树枝演算。
地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算式:苏门答腊的胡椒产量、永汉商船的载货量、欧洲市场的香料价格……当算到“若引入蒸汽碾米机,稻米出口量可增三成”时,他突然折断树枝,想起家乡那些因疟疾死去的族人。
前日在医学院,他亲眼见医官用牛痘疫苗在孩童手臂上划下浅浅的划痕,那孩子第二天便活蹦乱跳,而他的小女儿正是死于天花,脸上至今留着凹下去的痘疤。
“父亲,祖父,”他对着南方叩首,额头磕在冰冷的石板上,“帖木儿大帝没能让我们摆脱瘟疫,或许这个东方皇帝能……”
子夜时分,阮文泰悄悄潜入电报局。
发报员早已睡熟,滴滴答答的电流声却仍在空气中震颤。
他颤抖着手指按下电键,用占城密码敲出一行字:“请王子速带稻米良种来京,另备沉香百斤、象牙十对,切记——勿提称臣之事。”
窗外,那辆孩童玩的铁制轨道车不知何时被风吹到了墙角,黄铜烟囱在月光下亮晶晶的,像一颗不肯熄灭的火种。
七日后,一封封盖着各国王室火漆的密信从京师驿馆发出,顺着运河与驿道流向南洋各地。
披耶·阿瑜陀耶的信中,详细描述了蒸汽工厂的钢梭与医学院的牛痘,却在“驻军权“三字旁画了道醒目的红杠;
端古·伊斯坎达尔则附上了蒸汽碾米机的草图,标注着“每时辰可碾谷二十石“,末尾用朱砂写着“疫苗需优先供应苏门答腊内陆部落“;
默罕默德·沙阿将袖珍地图重新誊绘,在柔佛港与马六甲之间画了条虚线,旁注“拟设电报线,三日可达“。
而阮文泰的信最为简短,只说“永汉欲共商贸易,非为征服“,却随信附上了占城最优良的占城稻种样本,稻壳上还沾着湄公河的湿泥。
半月后,第一批回应从海上抵达。
暹罗王的回信措辞谨慎,同意开放曼谷、清迈两处通商口岸,却坚持“驻军需以暹罗军官为副“;
苏门答腊苏丹则派来三名王子,带着整船的胡椒与沉香,请求在都城棉兰设立医学院分院;
柔佛苏丹更直接,派来船队护送永汉勘测队,协助绘制马六甲海峡的精密海图,条件是“共享欧洲香料市场情报“。
唯有渤泥使者阿旺·达雅迟迟未动,他整日在驿馆抄写格致书院的教材,尤其对“地球绕日运行“的示意图反复描摹,直到某天看见永汉工兵用水泥修补驿馆漏雨的屋顶——那灰色膏状物遇水即凝,坚硬如石,他突然丢下毛笔,疾书一封:“愿以渤泥半数锡矿换取水泥配方,另请派医官防治沿海麻风病。“
消息传到紫禁城时,桑明川正与内阁大臣们在御书房研究南洋地图。
当看到“暹罗副驻军“的条款,户部尚书周培公皱眉:“此乃权宜之计,日久恐生祸端。“
桑明川却指着地图上用红笔圈出的香料群岛:“水至清则无鱼。给他们甜头,才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