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罗刹国的野望(4 / 5)
城门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禁军仪仗队。
士兵们身着玄色劲装,外罩亮银铠甲,手持新式燧发枪,枪尖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光芒。
他们身姿挺拔如松,目光锐利如鹰,纹丝不动地肃立两侧,队列严整得仿佛用尺子量过一般。
街道两旁,民众们有序围观,脸上带着好奇与自豪,不时能听到孩子们兴奋地指着远处驶来的蒸汽马车——那马车由钢铁打造,喷吐着白色雾气,在铺设平整的石板路上平稳行驶,速度远超传统马车,引得使团成员纷纷探头张望,眼中满是惊讶。
行至科技展区,永汉帝国最新研制的蒸汽机模型正在演示。
巨大的飞轮在蒸汽的推动下高速旋转,带动着旁边的织布机飞速运转,棉线在织梭间跳跃,转眼间便织出精美花纹。
负责讲解的官员手持图纸,向使团详细介绍其原理:“此机以煤炭加热水汽,水汽膨胀产生动力,可驱动车船、带动机械,效率较人力畜力提升百倍不止。”
一位罗刹国的工匠出身的随员忍不住伸手触摸发烫的金属外壳,被烫得连忙缩回手,却仍喃喃自语:“这等造物,简直是神迹。”
展区另一侧,电报机正哒哒作响,操作员手指在按键上灵活跳跃,不过片刻,远处另一台机器便传来相同的声响,一张写着“京师安好”的纸条被打印出来。
使者团首领米哈伊尔伯爵面色凝重,他意识到这种跨越空间的通讯能力,将彻底改变战争与外交的模式。
文化展示区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古色古香的戏台上,昆曲《牡丹亭》正在上演,演员水袖翻飞,唱腔婉转悠扬,引得台下喝彩连连。
戏台旁的书画展中,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复刻版等名作依次陈列,笔墨间的气韵与意境让见惯了宗教壁画的罗刹使团成员啧啧称奇。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民生区域——整齐洁净的民居排列有序,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和电石灯,公共澡堂里蒸汽氤氲,学堂中传来朗朗读书声,孩子们不仅学习经史子集,还在摆弄着算盘和简易的物理仪器。
米哈伊尔伯爵看着这一切,心中那股对“黄种人”的轻视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忌惮与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
他明白,眼前这个帝国的强大,绝非偶然,其背后是科技、军事、文化、民生的全方位崛起。
在与桑明川的正式会面中,米哈伊尔伯爵试图以沙皇俄国的威严施压,提出划分北疆势力范围的要求。
桑明川端坐龙椅,从容应对,他命人呈上绘制详尽的疆域地图,手指沿着漠北至远东的边界缓缓划过:“此乃我永汉固有领土,历代先皇开疆拓土,将士浴血守卫,一寸土地皆不可让。”
随即话锋一转,指向桌上陈列的燧发枪与蒸汽舰船模型,“若贵国愿以平等之礼相待,通商互市,共享科技进步之利,朕自当以诚相待;若执迷于扩张野心,朕不介意让北疆的风雪,再添几分血色。”
米哈伊尔伯爵看着桑明川眼中不容置疑的坚定,以及殿外隐约传来的新式火炮试射轰鸣,终于收敛了傲慢,低头应下建立定期通商口岸的条款。
而这一切,都被侍立一旁的彼得——他作为使团的秘密观察员,将永汉帝国的强盛与桑明川的强硬,一字不落地记在心底,为日后罗刹国的变革埋下了隐秘的种子。
彼得躲在使馆的阁楼里,借着烛光奋笔疾书。
羊皮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的见闻:永汉士兵手中能连续击发的火器、街道上无需马拉却自行奔走的钢铁怪物、能让讯息跨越千里的神秘机器,还有那些平民家中闪烁如星辰的“自来火”。
他尤其在意桑明川提及“科技进步之利”时的自信眼神,以及朝堂上悬挂的那张标注着“全球航线”的巨大海图——图上用红色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