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冬训与暗流(1 / 5)
三日后清晨,张默的商队出现在村口老槐树下。
六辆牛车只装着半车盐巴,却多了个穿青布长衫的老者。
他背着手站在学堂门口,看着墙上“汉“字标语,突然弯腰捡起片带墨的废纸——上面是阿桃写的歪扭大字,捺笔拖得比扁担还长。
“这字有风骨。“
老者捻着胡须笑,袖口露出半截《论语》竹简:“比洛阳太学的娃娃们多股野劲。“
“这位是孔颖达先生!”
张默扯着马缰介绍,老秀才的方巾边角磨出了毛边:“原是洛阳太学博士,永嘉之乱时带着经书逃出来的。”
孔先生拱手时,袖中掉出卷残破的《诗经》,桑明川弯腰去捡,指腹触到书页间夹的干枯兰草。
“听闻先生在陈留办学。“
孔先生扶正歪斜的方巾:“特来相助整理典籍——我那辆车上,还有半部《说文解字》。“
孔先生拱手时长衫下摆扫过门槛的草屑,虽须发半白,眼神却亮如晨星:“桑先生兴农桑、办教化,实乃乱世明灯。“
他突然转身掀开牛车油布,露出二十多个书箱,最上面摆着个青铜灯台:“这是太学旧物,夜间校书正好用。“
桑明川摸着冰凉的灯台,突然发现底座刻着“光和三年造“。
孔先生见状补充:“董卓焚洛阳时,我从火堆里抢出来的。“
桑明川连忙还礼,粗布袖口蹭到孔先生的丝绸衣襟:“不过是让弟兄们吃饱穿暖,孩子们认几个字罢了。“
他突然指向场院,阿木正领着孩子们用谷粒拼字,歪歪扭扭的“汉“字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先生看.......“桑明川声音发颤:“那些谷粒,每颗都带着铁味——是用慕容恪盔甲熔的犁头种出来的。“
“此言差矣。”
孔先生摇头时,方巾流苏扫过书箱上的铜锁:“民以食为天,士以文为脉。”
他打开个樟木箱,里面整齐码着《尚书》《礼记》,防虫的花椒粒散着清香:“这些经卷可教孩子们'民为邦本'的道理。”
突然传来阿桃的惊呼,众人转头——小姑娘正把孔先生的兰草插进陶罐,花瓣上还沾着谷糠:“先生您看!兰草配稻花,像不像学堂的字和铁匠铺的火?“
深夜时分,桑明川坐在昏黄的油灯下,案头那本孔先生带来的《史记》已被翻阅得边角卷起。
忽然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八个烫金大字像烙铁般刺入眼帘,他猛地攥紧竹简,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抬头望向窗外,铁匠铺的灯火在暮色中摇曳如豆,赵勇抡锤的身影在窗纸上投出晃动的剪影,“叮当、叮当“的锤击声混着风箱喘息,像极了当年廉台战场上的战鼓余韵。
“又在看霍去病传?“
陈默端着青瓷碗进来,碗沿摆着颗油亮的腌梅子,陶碗边缘还沾着新酿米酒的琥珀色痕迹:“孔先生刚从驿馆回来,说前秦苻坚派王猛收复洛阳时,慕容恪的重甲骑兵被拖在金墉城——那可是三万鲜卑铁骑啊!”
他将梅子往桑明川面前推了推,枯瘦的手指上还沾着修订《农桑要术》的墨渍。
桑明川接过粥碗时指尖微颤,梅子的酸冽混着新米的醇香在舌尖炸开。
“苻坚是个狠角色,王猛更懂'吏治如锻铁'的道理。”
他用筷子蘸粥在案上画出关中地形图:“前秦扼住崤函通道,前燕就不敢轻举妄动。咱们得趁这空档把占城稻推广到济阳,再让赵勇带着铁匠们赶制三十张曲辕犁——等粮仓堆到顶,就用新谷跟柔然换战马!”
说到激动处,他一掌拍在案上,震得油灯火星四溅。
陈默盯着那碗粥画出的山河图,突然从袖中抽出卷麻纸:“孔先生说明日辰时开课,讲《春秋》'尊王攘夷'。”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