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寒梅纵折根仍在,待舒香萼满帝京。(5 / 7)
饶命!”周先生扑过去,抱住刀疤缇骑的腿,“这书是老朽的,和孩子们无关!要抓就抓老朽,放了这些孩子,他们还小,不懂事!”刀疤缇骑一脚把周先生踹翻在地,周先生的头撞到了书案角,血流了出来,染红了地上的书页。“老东西,还敢拦着?”他挥了挥手,“把他们全带走,一个都别漏!”
缇骑走后,书肆里的人都松了口气。王二和李师傅也赶了过来,帮着收拾被踢翻的书案。李师傅给周先生敷上金疮药,这是他修鞋时攒钱买的,原本是准备给自家孩子用的。“周先生,您听说了吗?刚才缇骑是去理刑院传旨,说是陛下在御花园听到小太监哼唱那童谣,问起了缘由,魏进忠正带着孙成在宫里回话呢!”李师傅压低声音说,语气里藏着一丝兴奋。
周先生眼睛一亮:“陛下素有仁心,只是被魏党蒙蔽。这童谣能传入禁苑,定是有忠良在暗中相助。当年谢公在时,常对陛下言‘民声即天意’,陛下那时深以为然。如今民怨沸腾,陛下未必不会起疑。”孙学子攥紧了拳头:“我父亲在被贬前,曾给我写过一封信,说谢公当年留下了一本密账,里面记着魏党贪腐的所有证据,藏在德胜门的箭楼里——只要能把密账呈给陛下,谢公就能昭雪。”
张老汉也说:“我儿子有德胜门的旧腰牌,虽然过期了,但或许能派上用场。只要能为谢公翻案,为百姓讨个公道,我这条老命不算什么。”几个人凑在一起,低声商量着,雪还在下,但每个人的心里都燃着一簇火——他们知道,童谣已经越过宫墙,这沉沉寒夜,或许快要天亮了。
童谣传入禁苑的消息,像一阵风似的刮过京城的坊巷。百姓们不敢明着庆祝,却都在暗地里传唱得更响了。永定码头的船夫们,拉纤时会哼起“谢公在,米仓满”;浣衣局的宫女们,捶打衣裳时会念起“魏贼来,锅灶寒”;就连太医院的医官,给魏党官员诊病时,都敢用“寒邪侵体,需清阳之气化解”暗指时局。
魏进忠气得在府里摔碎了上好的青花瓷,下令玄夜卫加大巡查力度,凡传唱童谣者,轻则掌嘴,重则流放。可越禁,童谣传得越广。东城的货郎,会把童谣编进叫卖声里;西城的说书人,会借着讲古的由头,细说谢公的功绩。有个盲眼的卖唱女,抱着琵琶在酒楼里弹唱改编的《清明谣》,听者无不落泪,缇骑赶来时,早已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句“民心难违”的字条。
吏部侍郎张文,听说陛下追问童谣之事后,夜不能寐。他看着病榻上的老母亲,又想起谢公当年对他的教诲,内心备受煎熬。深夜,他乔装成平民,来到周先生的书肆,留下一封密信——信里写着魏党克扣军饷的部分账目,还有秦云调遣京营的布防图。“我不能亲自出面,但这些或许能帮到你们。”张文说完,匆匆消失在夜色里。
孙学子拿着张文留下的布防图,激动得手都在抖:“有了这个,我们就能摸清德胜门的守卫规律,找到机会潜入箭楼。”周先生却神色凝重:“张文此举,已是叛出魏党,一旦被发现,必死无疑。我们不能辜负他的信任,更不能轻举妄动。现在陛下只是起疑,魏党势力仍大,我们需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
宫里的气氛,也因为那首童谣变得紧张起来。皇帝坐在乾清宫的暖阁里,手里拿着玄夜卫呈上来的密报——密报里写着童谣的内容,还有百姓因米价高涨而流离失所的惨状。他想起谢渊在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又看着眼前魏进忠送来的“五谷丰登”的奏折,脸色沉得像窗外的雪。
“陛下,童谣皆是刁民造谣,谢渊通敌叛国铁证如山,百姓是被奸人蛊惑了。”魏进忠跪在地上,头埋得很低,后背却绷得很紧,“老臣已下令严查散播谣言者,用不了多久,京城就会恢复平静。”皇帝没说话,只是指着密报上“米石五两”的字样,轻声问:“魏卿,去年朕拨的赈灾粮,都发到百姓手里了吗?”
魏进忠心里一慌,连忙说:“都发了,都发了!只是江南水患严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