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8 / 9)
着这片他曾用生命守护的土地。
片尾
天德六年的冬天格外冷,京城的雪下了一场又一场,却盖不住朱雀大街的血味。魏府的灯笼日夜通明,宴席上的酒香与诏狱的哀嚎,在寒风中交织成诡异的乐章。魏进忠将萧桓赏赐的黄金熔铸成金佛,供奉在府中,他坚信自己的权力如金佛般坚固,却没看见佛眼深处,映着的是他自己的狰狞面目。
金甲在潜伏居所点燃了一盏油灯,灯光下,他将五行暗探的最新动向逐一记录:金系已掌握锦衣卫的布防图,木系在江南截获了魏进禄的私盐账本,水系与萧炼的大军接上了头,土系在诏狱救出了张文的老母亲,火系则查清了吴安伪造谢渊书信的全部细节。每一笔记录,都如一把尖刀,对准了魏党的心脏。
萧桓在养心殿批阅奏折,魏进忠请求“加九锡”的奏疏放在最上面,字迹张扬。他拿起朱笔,却迟迟没有落下,目光望向窗外的雪——雪地里,张伴伴正悄悄将一封密信交给等候的金乙,那是写给二皇子萧炼的,上面只有四个字:“开春即动”。
秦云在自己的府中,将克扣军饷的账目全部烧毁。他让人打造了一把新的佩刀,刀柄上刻着“忠”字,与当年谢渊的佩刀样式相似。深夜,他对着北方叩首,那里是萧炼大军驻扎的方向,也是他洗清罪孽的希望所在。
江南的陈老汉家,他的孙子在雪地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旁边立着一块小木牌,上面用木炭写着“魏贼必亡”。塞北的小兵将赵老兵的旧铠甲藏在山洞里,每天都要擦拭一遍,铠甲上的血痕,在月光下如永不熄灭的火种。京城的孩童们,在雪地里偷偷传唱着新的歌谣,歌词只有一句,却藏在心底:“雪化时,血债偿”。
三法司的最后一道判词送达魏府旧址时,朱雀大街的商铺已重新开张。张老汉的窝头摊前排起了长队,他将“谢公保佑”的木牌挂在摊前,每个买窝头的人,都能领到一张谢渊的画像——那是百姓们自发绘制的,画像上的谢渊,目光温和而坚定。
养心殿内,萧桓将魏党的罪证与谢渊的奏疏一同封存,命名为《昭雪录》。他对萧燊道:“这《昭雪录》要传给后世子孙,让他们记住,民心是江山的根基,奸佞是社稷的毒瘤。”萧燊躬身应诺,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是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清明。
金甲被封为监察院指挥使,统领五行暗探,负责监察百官。他将“公生明,廉生威”六个大字刻在监察院的匾额上,每次审理案件,都会先拜谢渊的灵位。金乙、沈青等暗探也各有封赏,他们依旧隐于暗处,做守护江山的眼睛。
王汉臣因反戈有功,被授户部尚书,他将魏党贪腐的银两全部用于赈灾和补发军饷。当西北边境的将士收到新的寒衣时,赵老兵捧着寒衣,对着京城的方向叩首:“谢公,皇上,我们一定守好边关,不让敌人踏入大吴一步!”
张文则以吏部尚书之职,主持官员考核,他废除了魏党制定的苛政,选拔了一批忠良之士。当新科进士们拜谢恩师时,张文指着谢渊的画像道:“你们要学的,不是我的学问,是谢公的忠魂——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
卷尾
京城的雪开始融化,青石板上的血痕被雪水冲刷,却在地面上留下了深色的印记,如大地的伤疤。魏进忠正在府中筹备“加九锡”的典礼,他向萧桓上奏,请求让太子萧燊为他牵马,萧桓表面应允,暗地里却让张伴伴将一枚刻着“兵符”二字的玉珏,送到了金甲手中。
金甲带着玉珏,在朱雀大街的茶摊与金乙碰面。茶摊老板是土系暗探,他将一杯热茶推给金甲,碗底刻着一个“聚”字——五行暗探的首领,将在三日后深夜聚集,商议总攻计划。茶摊外,缇骑正在巡逻,马蹄踩过融化的雪水,溅起的泥点落在“魏党必胜”的告示上,将字迹糊得模糊。
江南的沈青,带着木系暗探和水匪,截获了魏进禄运往京城的黄金船队。他将黄金分给受灾的百姓,百姓们拿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