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7 / 9)

加入书签

运的!”张文冷笑道:“你分赃时怎么不说被逼?今日之事,罪有应得!”

百姓们挤满了刑部外的广场,等着审判结果。当张文宣读“魏进忠凌迟处死,孙成、魏鹏、魏进禄斩立决,其余党羽按罪论处”时,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张老汉将刚蒸好的窝头分给众人:“谢公,百姓们能吃饱饭了;皇上,大吴的天清明了!”

行刑那日,京城百姓沿街围观。魏进忠被押赴刑场时,百姓们扔来烂菜叶、臭鸡蛋,骂声不绝。当刽子手举起屠刀时,周先生高声念起谢渊当年的奏疏:“臣愿以一身血肉,护大吴百姓安康,护江山社稷稳固……”声音传遍刑场,百姓们纷纷落泪,对着谢渊的生祠方向叩首。

魏进忠的生祠在京城落成,他亲自前往祭拜,沿途百姓被缇骑逼着跪拜,稍有迟疑便被棍棒相加。生祠的匾额上写着“功高盖世”,是张文被迫题写的——他的老母亲被魏党抓入诏狱,只能忍辱从命,落笔时,指缝间的墨汁滴在纸上,如点点血迹。

祭拜当日,魏进忠站在生祠前,接受百官的朝拜,得意洋洋地宣告:“有本督主在,大吴便永无叛乱!”话音刚落,一阵风吹过,生祠的瓦片突然滑落,砸在他脚边,摔得粉碎。孙成连忙打圆场:“督主福泽深厚,瓦片是为督主挡灾!”魏进忠的脸色却微微一沉——他想起昨夜做的噩梦,梦见谢渊的鬼魂举着刀,向他索命。

金甲混在朝拜的官员中,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的袖中藏着一枚新的密信,是萧桓通过张伴伴传来的:“魏党私造龙袍,罪证已得。开春后,二皇子萧炼将率北境大军回京,届时便是收网之日。”金甲悄悄将密信传给身旁的金乙,金乙会意,借着弯腰行礼的动作,将密信藏入靴中——这是发给五行暗探的总攻信号。

秦云站在武将队列中,看着生祠前的魏进忠,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朱雀大街上百姓的尸体,想起李刚跳下城楼的决绝,更想起二皇子萧炼派人送来的密诏:“识时务者为俊杰,若助朕除奸,可免你克扣军饷之罪。”他悄悄摸了摸怀中的密诏,指尖的温度,让他下定决心——魏进忠的铁蹄,他不愿再助纣为虐。

祭拜结束后,魏进忠乘坐华丽的马车返回府中,沿途百姓都紧闭门窗,却有孩童在门缝里,偷偷对着他的马车扔石头。马车驶过朱雀大街,挂在旗杆上的周先生、张老汉的尸体早已取下,但青石板上的血痕,却被冰雪冻住,迟迟无法消退。魏进忠掀开轿帘,看着街上的冷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以为这是百姓的畏惧,却不知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他的胜利,早已在血痕与仇恨中,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谢渊的灵柩从诏狱旧址迁出,归葬故里。送葬的队伍绵延数十里,前有太子萧燊执绋,后有百姓披麻戴孝,连北境的戍边将士都派来代表,捧着沾着血的戍边文书——那是谢渊当年为他们争取军饷时,亲手批复的文件。

灵柩经过朱雀大街时,当年被缇骑打的孩童已长成少年,他领着一群伙伴,站在街边唱着新编的歌谣:“谢公归,奸佞退;天日明,百姓安。”李老太拄着拐杖,将一束菊花放在灵柩旁:“谢公,你看,害你的奸贼都死了,百姓们都记着你的好。”

金甲与五行暗探也在送葬队伍中。金乙走到金甲身边,低声道:“大人,魏党余孽已全部肃清,各地的贪腐案也在清查中。”金甲点点头,望着灵柩,眼中满是崇敬:“这三年的潜伏,值了。谢公的忠魂,终于可以安息了。”

萧桓亲自为谢渊题写墓碑——“忠肃公谢渊之墓”。他站在墓前,对众人道:“谢公是大吴的忠良,是朕的肱骨之臣。朕今日立誓,往后必亲贤臣,远小人,以民为本,不让谢公这样的忠良再受冤屈。”百姓们齐声高呼“吾皇万岁”,声音里满是对未来的期盼。

送葬队伍离去后,谢渊的墓前摆满了百姓送来的祭品——窝头、菊花、布鞋。夕阳西下,墓前的石碑被余晖染成金色,如谢渊的忠魂,永远照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