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新的布局(3 / 4)

加入书签

城的收复,不仅彰显了第51集团军的强大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使得第51集团军在晋西南地区的控制范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至此,包括大宁和吉县,第51集团军已经成功占据了晋西南的11个县,消灭日军五千余人,击毙伪军一万三千余人,另外还俘虏伪军一万人,取得了重大胜利,而这一万个伪军,李振华虽然不喜欢伪军,但是现在为了补充兵员,也只能将俘虏拆散,分别补充到各军各师,也使得98军成功完成整编任务,兵力到达五万人。

    为了更好地巩固这些地区的统治,第51集团军司令部决定对各部队进行重新部署。

    第51集团军司令部及其直属部队驻防于临汾,这里将成为整个集团军的指挥中心。98军军部、军部直属部队以及新37师则驻防于浮山,负责该地区的防御和治安。新38师驻防于安泽,新39师驻防于翼城,这两个师将分别负责各自区域的安全。

    同时,101军军部、军部直属部队驻扎在吉县,新一师驻扎于大宁,新二师驻扎在乡宁,新三师驻扎在蒲县,形成了对晋西南地区的全面控制。

    此外,新一军军军部、军部直属部队以及荣一师驻扎于稷山,预2师驻扎在河津,新33师驻扎在侯马,进一步加强了第51集团军在晋西南的军事力量。

    骑4师虽然是司令部直属部队,但是临汾也容纳不下这么多部队,所以驻扎在洪洞,距离临汾约20公里。

    而第51集团军的下一个目标,便是运城的日军第36师团。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战略部署。

    李振华深知此时发动运城战役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日军的一次有力打击,更是为了配合八路军即将展开的“百团大战”。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虽然给华北的日军造成了重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后续的“皖南事变”。

    然而,如果能够取得“运城大捷”这样的辉煌战果,那么就可以巧妙地掩盖住“百团大战”的光芒。这样一来,“百团大战”便可以被解释为是为了配合“运城战役”而发动的阻击战和破袭战。其目的在于拦截华北各个地方的日军,防止他们趁着第51集团军攻打运城之际,对晋西南地区发动进攻。

    如此一来,“百团大战”与“运城战役”相互呼应,形成一个紧密的战略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第51集团军的士气和威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百团大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8月17号,临汾第51集团军司令部内,这里现在不仅是第51集团军的司令部,更是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所在地。宽敞的会议室内,除了第51集团军的各军长、师长外,还有八路军的彭副司令、刘师长以及两名陈旅长,他们分别是385旅和386旅的旅长,这些将领们齐聚一堂,共同参加此次重要的军事会议。

    张国华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神情严肃地介绍着当前的战局:“诸位,日本侵略者为了切断华北战场上我军各个部队之间的联系,采取了一种极其恶毒的战略——‘囚笼政策’。他们以公路和铁路为支柱,公路为链条,碉堡为锁扣,构建起了一个严密的网状封锁体系,企图将我们困在其中。”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