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九年秋(4 / 6)
童生,就送到卫学上课去,将来再考秀才。
甘肃今年又起了蝗灾,曹耀回到西安府要比别人晚一些,不过这位元帅府的甘肃大都督倒是要比别人兴奋地多。
他要学着承运在河湟的部署,在甘肃修建木轨,以便将甘肃的物资快速运抵兰州。
亲田法的存在,让甘肃的屯田做得很好,对蝗灾也有很强的抵抗力。
同时军屯的征税,也比陕西的地方粮税征得多,因此甘肃都督府在兵粮上非常富裕。
只不过甘肃的难题集中在人口、商路、商贸和贵金属方面,土壤沙漠化让路不好走,粮食运不出去,在当地也不好卖出去,因为没钱。
他们缺少金银,以至于在凉州府,不少人用上了河湟的狮子票。
曹耀认为,仿照河湟修建轨道,能很好地解决甘肃目前的问题。
这事,刘承宗肯定赞同。
河湟的轨道运输,对运输成本的降低有极大帮助,狭长的河西走廊,确实需要这个。
当然衍生出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偷木轨,建轨道用的都是承重极佳的榆木,断不了有人扒走。
这事在河湟谷地无所谓。
河湟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又极低,轨道沿途就没有人少的地方,木轨被毁坏很快就会被发现,后续的捉拿、搜查都很容易,主政青海的杨鼎瑞又是编写第一部元帅律的人。
杨鼎瑞在康宁府的时候,很有普法意识。
律法的目的不是给人判重罪。
不是定个罪,别人犯了罪就抓,抓了就判就完事了。
得让人认同,有维护律法的意识。
因为律法的目的是不让人犯罪。
要不然就跟大明军法一样,操典上军法按戚继光那套写的,人们嘴上也是这么说的,但没有任何一个军事主官闲着没事拿那套惩罚士兵。
因为现在的明军生活水平,没有办法让人认同戚继光的军法条例。
偷了就抓呗,就这年头人口那流动性,河湟的镇、乡、保、甲制度下,偷了木轨还没弄回家就被逮住了。
缉私兵最乐于见这个了,你偷你的,我抓我的。
抓住就是金沟银洞劳役十年,分的地全部没收。
抓不住,就认栽。
备用的轨木一直有,榆木也不是啥名贵树木。
跟这个成本比起来,运力提升的好处太大了,那轨木被偷盗的损耗,甚至还不如损坏的车辆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