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至高无上(2 / 6)

加入书签

sp; 钱士升对元帅府文盲感到绝望,只得点头称是,不过倒没有鄙视张献忠,还是认真解释道:“萧条,意为张部堂所过之处。”

    然后两位部堂就在那研究,折腾了整整一宿都没搞出来。

    他俩的文化程度中间差了一千五百个左良玉,钱士升感觉就是在教张献忠识字。

    最后逐字逐句,干脆让张献忠写,他来改,终于有了个能让刘承宗点头的封山铭文。

    钱士升连署名都老大不情愿,如果说第一稿是名留青史,那这个属于遗臭万年,大明八十名状元的含金量都将被他这篇……这篇玩意给拉低了。

    因为最后写出来这个像,不像铭文。

    但刘承宗要的就是这个。

    如果只是封山刻石,写给老天爷和后世人看,那怎么华丽怎么来。

    可他要加以刊印,传入边内,张的不是大明的国威,而是他刘承宗的威。

    第一手就要交给边关的大头兵看,如果张献忠都看不懂,那他这篇铭文就算白写了。

    实际上刘狮子觉得这个要求不算苛刻。

    毕竟他没逼着钱老爷子写一篇左良玉能看懂的。

    张部堂自从跟了刘承宗,文化程度突飞猛进,如今千字文都会写了。

    左良玉才是元帅府的文化洼地,正经的真文盲,提笔写自己名字都是画出来的。

    左将军的文化程度甚至不如他从赫图阿拉带回来的假鞑子高。

    他们仗打完,还在战场处理战利,左良玉跟冯瓤就从赫图阿拉绕路回来了,还卷回来李延庚手下六个残缺不全的牛录。

    按说应该是一千八百户,但因为造反时内乱死了不少人,跟着李延庚投过来的只有一千一百余户,多半是辽东兵的后代。

    李延庚成长于后金时代,文化程度都比左良玉高多了,属于是刘承宗此次东征在人才上,排在杜度之后的第二大收获。

    尽管只是三十出头的年纪,但人家是歹青吏部的汉尚书,那边没尚书,叫承政。

    虽然左良玉觉得自己跑回来的慢了,没赶上这场能让刘承宗名震天下的大战,但刘承宗觉得他回来刚好。

    刚好他还没把所有歹青兵都划给杜度。

    刘承宗并没有因为李延庚父亲李永芳第一个投东虏而鄙视,毕竟人已经死了,李永芳该被鄙视是李永芳的事。

    李延庚在赫图阿拉一把火,已经足够烧尽自己身上的屈辱。

    何况,李延庚还是歹青第一个主动投他的歹青将官,杜度那只是被俘了才投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