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都是银子(5 / 6)

加入书签

    一直打到水师骑兵急眼,结了大队。

    他们被打懵了。

    按说海州水师的从军时间虽然都不太长,但作战履历很丰富,打过东虏、也在海上打过叛军,但就没见过这么离谱的战法——钩住人不让动,然后一矛戳死。

    什么流氓战法。

    欺负水师骑兵不方便携带长兵器是吧?

    谁知道不集结大队还好,他们一集结大队,游骑营也集结大队,两边瞪眼看着,突然对面的汉军骑兵有人摘了自己的钵胄,露出发巾,扬手指着他们的马队阵势。

    原本肃杀的骑兵队,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然大笑。

    水师骑兵气坏了。

    瞅我就算了,还他妈笑我!

    但他们自己一看,就知道为啥招笑了。

    他们的骑兵有一半没有甲胄或穿戴盔甲散件,不少人头上只戴了暖帽或大帽。

    结果纵马追逐格斗之下,暖帽大帽掉了,就露出脑后的小辫子。

    水师骑兵以为对面是在嘲笑投奔东虏剃头。

    这种发型在京畿之地,有时候能用来吓人,毕竟通讯不畅,象征着外敌入侵,看见这样的头发,就意味着敌军已经破关了。

    但那是中原分工明确的老百姓的感受。

    元帅军能是什么好鸟啊。

    实际上游骑营的汉兵确实在嘲笑,但不是嘲笑他们投虏,甚至都不是在嘲笑发型。

    那个摘钵胄的兵,只是感慨刘承宗不要脑袋,要不剁了头辫子往腰上一栓就行。

    结果他边上就是个和硕特骑兵,也摘了钵胄露出自己的小辫子,道:“这是大汗英明,要脑袋你摘我的咋办嘛?”

    大家都乐了。

    刘承宗治下是发型自由的国度,辫发在元帅府满地都是,而且花样繁多。

    剃光的、脑后辫发的、头顶辫发的、蒙古标志性耳旁辫发前额留一撮的不狼儿,甚至还有不结辫子,让头顶头发甩到一边的瓦剌发式,既有汉兵剃寸头,也有蒙兵蓄头发,啥样的都有。

    秃瓢辫发不是后金特例,跟外东北的通古斯人也没关系。

    人家通古斯人忙着战天斗地,根本顾不上头发,都随便长。

    辫发是东胡一系的习惯,早在汉代,辽东汉人就说乌桓人都是秃头。

    大家的生活习惯都很坚韧,汉羌系上千年来一直蓄发,东胡系上千年来换了无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