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大明河南总兵(4 / 6)

加入书签

野,说得准吗?

    第三,打山西坚壁清野,可以,但万一后金是从蓟镇边墙破关进来呢,在北直隶甚至北京城外坚壁清野?

    那清的都是谁,清得动吗?

    就算往好的方向看,一切都没有问题,每年坚壁清野一次,在大的方向能熬死后金,但对大明自己来说,生产停滞,地方军民官绅的损失比后金入寇抢劫一次还大。

    这种守城方式就不行。

    养兵养将干嘛的?必须决战!

    这才是杨嗣昌要被弹劾的真正原因。

    偏偏他没脾气,即使气得牙根痒痒,这些政治正确之下的东西,他也没法跟崇祯说。

    毕竟谁知道崇祯可丢不起这人,从崇祯元年到现在,明军与后金军在局部战场上打赢、打平的战斗数不胜数,除非主将死了,被皇上夸过谁打得好的,屈指可数。

    永远不满足,打输了,是丢人;打赢了,是以大欺小该赢的。

    可实际上大明再大,幅员辽阔,太远了有劲儿使不上,在辽东那个局部战场,能打平手,就是以弱胜强了。

    在杨嗣昌的角度上,他反倒因为这场战役,对边外的杨麒刮目相看,印象上有了很大改观。

    尽管多尔衮带兵到漠南溜达一圈,军事上把杨麒堵在城里很威风、进掠宣大也没遭受太大损失,但在政治层面,则是完完全全的大失败。

    一切都因为杨麒这个横插一脚的玩意儿,把多尔衮西征的性质变了。

    多尔衮西征,本来有一个主要目的和一个次要目的。

    次要目的是顺路到漠南找饭吃。

    主要目的则是在吃饭的过程中,向漠南蒙古诸部展示后金存在,把归附元帅府的蒙古诸部拉回来,意在同元帅府争夺漠南的统治权。

    结果因为杨麒……其实不怪人家杨麒,元帅府的杨麒就是个背锅的。

    主要还是漠南真正的主人——蒙古人的意志。

    鄂尔多斯部的萨囊台吉为保留漠南蒙古一定的独立性,向其领主济农额璘臣献上谏言。

    建议其扛起大旗,趁着顶头上司杨麒是汉人,暂时还不懂蒙古这套,先凭借世代统治草原的旧贵族血统优越性,带元帅府新贵族搞团建。

    整个事件就这么简单。

    团建很成功,通过洗劫哈剌慎部,旧贵族展现出高明的战略部署,新贵族表现出老练战术技能,大家融为一体,增加了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但这导致多尔衮的西征目标,在他抵达漠南草原之前,就已经失败了。

 &nb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