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火箭炮分类:中国的、外国的武器换(4 / 6)

加入书签

的资源。

中国有什么

现在搞火箭炮的,就方鹏举自己带着十多名从其他单位借调的技术骨干以及自己的几名学生呢。

“其实没有想的那么困难。只要我们技术取得了突破,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理论研究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一旦配套跟上,设计成果直接就能从图纸走向实物产品……”

看到两人的表情,谢威就知道他们没那信心。

尤其是从战场上下来的李校长,他是亲自感受到了17国联军的火力有多凶猛。

“国外,实际上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视火箭炮,尤其是在远程、超远程领域。无论是苏军还是美军,火箭炮实际上已经变得尴尬起来,在近距离,可以通过身管火炮来实现炮火覆盖;距离再远一些,就可以利用空中集群进行火力支援;更远距离,火箭炮射程够不到的已经是中远程导弹跟战略轰炸机的打击范畴……”

谢威说的是事实。

中国的一些独步全球的军用技术之所以发展起来,甚至发展到国际上只能仰望的程度,并不是一开始中国在这些领域就领先。

而是没得选择的无奈!

苏联为了弥补炮兵射程有限,导弹又太过昂贵,专门开发前线战术支援飞机;美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虽然依然装备了炮兵,在新的战术研究方向,却开始逐渐把炮兵的作用降低,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中远程战机、导弹……

中国没得选择而独步全球的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轰炸机项目。

在一开始,受到技术、经验、材料、加工甚至发动机等的限制,一直只能在轰-6上做文章,轰-6爷的改进型号,使得26个英文字母都不够用,没办法之下,就只能用两个字母来命名新的改进型号……

而到了最后技术储备够了,却发现,就连隐形轰炸机,空军都瞧不上了:隐身轰炸机在极限作战半径下,载弹量终究是不够大的,一架动辄数十亿。

而能达到同样航程的无人机,载弹量1500公斤,一架的成本只要百万甚至几十万。

一架隐身轰炸机可以制造数百架甚至数千架的远程无人机。

如此情况下,隐身与否,还重要

所以,在谢威的时代,连轰-20甚至轰-30的出现,都不怎么受空军重视了。

类似的还有国际空间站不带中国玩儿,中国就自己搞个空间站;因为自己的导弹技术发展比不上国外,就疯狂地发展防御技术,结果超高音速武器一骑绝尘……

“好吧,就当你说的这些有道理,搞出来,卖给谁”

谢威的说辞,动了心的李校长确实找不到理由反驳。

出口,不仅能带来国家急缺的外汇,更能让中国武器装备在国际上占据市场,甚至在实战中展现出战斗力,以此来让国防安全更加稳固。

“中东、非洲、南美这些区域……”

“除了中东,非洲南美都穷啊,他们哪里有钱购买!”

李瑞被谢威这种理想化的说辞给气笑了。

非洲、南美这些区域的国家,就是他说的造不出来也没钱买的。

“没钱他们有资源啊!石油、天然气、矿石……”

不等谢威说完,李瑞就再也听不下去,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你小子说话都不过头脑的那些玩意儿,咱们国家都在出口换外汇,要来有什么用”

这点真不怪李校长愤怒。

中国目前的外汇来源主要就是出口各种工业原材料跟农产品。

现在的中国,还有十来年才会成为净进口国呢。

石油产量不断增加,国内的消耗需求却跟不上,国际上对原油需求巨大,中国又缺外汇,自然不可能降低产量或是开采出原油囤在那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